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发病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减低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于1996年1月至1979年1月对2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心...  相似文献   
2.
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方法较多,其中PET/CT功能显像方法在P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1]。本研究对正常食蟹猴、单侧及双侧纹状体损毁的PD模型食蟹猴进行18 F-AV-133PET/CT显像,研究大脑纹状体、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头皮、颅骨对18F-AV-133显像剂摄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方丽  唐忠平  林凤  李春棠  肖英 《贵州医药》2009,33(3):226-22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治疗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呼吸机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VAP为机械通气(MV)的常见并发症,属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4.
导尿术是临床常用的基本诊疗技术之一,是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由导尿术引发的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西方国家居各部位医院感染之首,占30%~50%,在我国医院感染中为21.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约有80%的医院内尿路感染与导尿术有关。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留置导尿尿路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等临床特点,却少有报道。对2001年1月~2001年12月ICU病房的40例留置导尿老年患者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调查及分析。  相似文献   
5.
无创通气在综合性ICU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有效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采用口(鼻)罩连接无创呼吸机避免或减少了有创机械通气,进而缩短了传统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成为呼吸衰竭的第一线治疗手段.我科2000年5月~2005年5月分别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和有创通气对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唐忠平 《贵州医药》1993,17(1):48-49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多见。尤其出血量较大时,可诱发一系列应激性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已有学者发现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急性心梗或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衰等重症状态下,导致血清甲状腺素(T_3、T_4)水平降低。本文就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T_3、T+4降低的初步观察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 K_3作为一种凝血药物已应用多年.70年代以来,根据该药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广泛用于胆绞痛、肾绞痛等疾病;近年又有学者提出用维生素 K_3治疗支气管哮喘.本文就维生素 K_3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支炎21例的临床疗效作一报告.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21例,均为急诊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34~72岁,病史在5~20年之间.主要表现为胸闷、气急,满肺哮鸣音。既往除用抗生素外,均用过支气管平喘药物。按照1984年中华结核和呼吸疾病杂志上标准(包括诊断、分期和疗效评定标准)和实用内科学上的诊断要求。本组有11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0例为喘息型慢支炎.支气管哮喘年龄小,病史短,喘息型慢支炎年龄较大,病史较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及疗效,并对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到来时联合运用自主呼吸试验决定序贯机械通气切换点的可行性做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接受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35例(治疗组)与同期接受传统机械通气治疗26例(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住院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相比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耐受性好,能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率;(2)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能降低住院病死率;(3)以肺部感染控制窗联合自主呼吸试验为切换点行序贯机械通气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男性COPD患者,使用ICS+LABA与否对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肺炎累患次数、FEVl、mMRC等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42例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以血EOS≥2%及是否使用ICS+LBAB将其分为A组(EOS≥2%,使用ICS+LBAB治疗)、B组(EOS≥2%,使用除IC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