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位心是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以胸部型心异位最为常见。我们遇到1例胸腹型异位心,为明确心内畸形作了全面检查,现报告如下.患者,女,19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平时易受凉发烧,活动后气喘,一岁后逐渐出现紫绀,无蹲踞及晕厥史.发育营养较差,口唇、面部紫绀,杵状指趾。BP110/70mmHg,P88次/分。胸部对称,  相似文献   
2.
应用大隐静脉以序贯式搭桥术对12例患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完全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分别搭了2~5支桥,人均3.8支。无围术期心肌梗塞及手术死亡,术后恢复顺利,症状明显改善。本文对序贯式搭桥的优点及我们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 6岁病案号 314783 生后40d发现心脏杂音。平时易感冒,多汗,活动后心慌气短,跑动20 m左右即感乏力而被迫停止。1988年11月9日入院。查体:发育差,口唇、甲床无紫绀,无杵状指趾。两上肢血压14.6/9.3 kPa,胸左Ⅱ、Ⅲ肋间可触及震颤,伴双期连续性、机械样杂音,Ⅲ、Ⅳ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肝大肋下4.5 cm,周围血管征(-)。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和降主动脉间交通,可疑有小的室间膈缺损。X线胸片示:肺血多,肺动脉凸,左、右心室及右心房扩大,以左室增大为主。生化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  相似文献   
4.
18例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外科张伟,王凤林,支启华,唐岳峰,李广仁,王非,刘鹏自1985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共施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330例,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病变的为18例,占同期换瓣...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告自1984年10月~1987年5月期间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成年人房间膈缺损28例的经验体会。对成年人房缺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术前诊断、术后心功能恢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组报告28例效果满意,无死亡。  相似文献   
7.
1984年12月~1991年12月施行心脏人工瓣膜替换术25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占2.4%、Ⅲ级53.6%、Ⅳ级44.0%;心胸比率>0.70者42.5%。行二尖瓣替换术15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0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78例;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术和/或三尖瓣交界切开术87例。早期死亡23例(9.12%)。223例随访6~90个月,晚期死亡15例(6.72%)。存活的208例中心功能Ⅰ级165例(74.O%)、Ⅱ级39例(17.5%)、Ⅲ级4例(1.8%)。本文强调了重症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的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大隐静脉以序贯式搭桥术对25例冠心病患者行完全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均为三支血管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为22%~60%,左室舒张未压为1.3~4.0kPa。接受2~5支桥,人均搭桥3.6支。无围术期心肌梗塞及手术死亡,术后恢复顺利,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作者对序贯式搭桥的技术特点及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84年10月~1989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现的7例室间隔膜部瘤伴左向右分流病例的诊断、治疗及结果,并对其发病机理、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2月~1988年12月对4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术前CTR均>0.70,心功能Ⅲ级27例、Ⅳ级19例。绝大部分患者伴有肝、肺和肾功能损害。35例做了MVR、11例为MVR AVR,其中14例同时施行三尖瓣环成形术。手术死亡率为8.7%。术后随诊最长51个月,晚期死亡2例。余40例心功能上升为Ⅰ~Ⅱ级。本文讨论了此类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