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TNB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TNBC的72例石蜡标本及同 患者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化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其RECK、MMP 9蛋白的表达。结果 RECK在TNB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6%、8056%(P=0000)。TNBC中RECK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9)、组织学分级(P=0010)、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0)相关。MMP 9在TNB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528%(P=0000)。TNBC中MMP 9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7)、临床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P=0001)、Ki 67表达情况(P=0034)相关。TNBC中RECK与MMP 9表达呈负相关(r= 0195,P<005)。结论 RECK的表达缺失与MMP 9过度表达与TNBC浸润、转移有关,有望成为TNBC的预后指标,并且有可能成为TNBC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黑色素瘤来源于神经脊,主要分布在皮肤、眼、黏膜和神经系统,其中以皮肤的黑色素瘤最为常见,约占75%。早期患者不宜放疗,化疗效果也不佳。晚期可行姑息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钠米炭混悬液不同注射部位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示踪效果及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88例,按入院日期分为乳晕组(n=44)和肿瘤周缘组(n=44)。术前麻醉诱导后,乳晕组于乳晕区注入钠米炭,肿瘤周缘组于肿瘤周缘注入。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量、转移淋巴结检出数量、淋巴结黑染率及手术效果相关指标。结果乳晕组共检出淋巴结1 453枚,其中黑染淋巴结的数量为1 396枚(96.1%);淋巴结检出数量为(33.0±7.1)枚/例;19例(43.2%)检出转移淋巴结220枚,转移淋巴结检出数量为(5±2)枚/例;手术时间为(122.1±10.2)min,术中出血量为(83.8±10.1)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d,术后有3例患者(6.8%)发生并发症。肿瘤周缘组共检出淋巴结909枚,其中黑染淋巴结的数量为594枚(65.3%);淋巴结检出数量为(20.7±3.2)枚/例;20例(45.5%)检出转移淋巴结88枚,转移淋巴结检出数量为(2±1)枚/例;手术时间为(121.6±11.4)min,术中出血量为(84.2±11.3)mL,术后住院时间为(7±2)d,术后有3例患者(6.8%)发生并发症。乳晕组的淋巴结黑染率、淋巴结检出数和转移淋巴结检出数均高于肿瘤周缘组(P〈0.01),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于乳晕区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方法的淋巴示踪效果明显优于肿瘤周缘注射法,而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Bmi-1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Bmi-1基因是多梳基因(Polycomb group genes)家族重要的调节基因,是一种癌基因,调节同源盒基因的转录。Bmi-1基因在维持正常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具有促进白血病干细胞和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现发现Bmi-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笔者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脐膨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畸形.发病率极低,约1:3000~1:10000[1],男多于女,3:2,新生儿期即应急症处理.巨型脐膨出伴发全程腹直肌分离且未正规治疗存活达12年更极属罕见.我院曾遇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钠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将8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5例标记组患者于术前先向乳晕区注入钠米炭后再行手术,40例对照组患者则不予注射纳米炭。分别记录淋巴结数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标记组淋巴结检出数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染色效果良好,术中易识别,能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肿瘤病理学分析是常见的癌症诊断方法之一。基于深度学习的病理检测方法取得了良好性能,然而针对组织切片的处理方法往往会忽略病理组织空间相关性,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取乳腺癌分类结果和恶性肿瘤位置信息,提出嵌入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和均值条件随机场的Transformer框架,利用反向传播算法端到端地训练整个框架。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采用可学习参数将改进的自注意力和多感受野卷积模块自适应结合,获取多尺度语义特征,从全局和局部的角度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提出均值条件随机场与主干网络结合,整合组织切片间的空间相关性,获取病理组织间的形态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切片级图像上准确率高达95.51%,在全切片扫描图像的AUC、FROC分别为0.974 5、0.810 2,有较好的可行性,提高了病理图像分类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17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电刀组(A组)62例,超声刀组(B组)38例,联合使用超声刀与电刀组(C组)72例,对比分析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单用电刀,B组单用超声刀,C组联合使用超声刀与电刀,经三组比较,术后皮瓣坏死率、皮下积液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中联合使用超声刀与电刀比单用电刀或单用超声刀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3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53BP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53BP1均表达稳定型;48例乳腺癌标本中未见稳定型和低DNA损伤反应(DDB)型,但见53BP1表达缺失10例(20.8%),高DDB型14例(14/48,29.2%).强DDR型24例(24/48,50%).除缺失表达的10例外,在乳腺癌各临床分期中53BPl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各病理分级之间53B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病理分级越高,53 BP1表达强:DDR型越多(rs=0.4955,P=0.0025).结论 53BPl的缺失表达可考虑其作为肿瘤抑制因子,而53BPI的聚集程度可以作为反映乳腺癌恶性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川西北多民族地区女性对乳腺癌筛查认知现状,分析影响筛查行为的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该地区419例已婚女性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对乳腺癌筛查行为的认知情况等。结果:419名女性对乳腺癌筛查知晓率为64.0%。被调查对象的感知易感性量表得分为(9.66±2.35)分;感知严重性量表得分为(14.60±5.46)分;乳腺癌认知量表得分为(2.37±1.56)分。70.9%的调查对象不愿意主动参加筛查,主要原因是“未接到通知(59.0%)”。75.2%的调查对象不愿意支付费用,主要原因是“没有必要(60.0%)”。大部分女性筛查行为处于前意向阶段(54.9%)和意向阶段(2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P<0.05)、少数民族(P<0.05)、受教育程度低(P=<0.05)、无乳腺癌家族史(P<0.05)、感知易感性评分低(P<0.05)、感知严重性评分低(P<0.05)是影响该区域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的主要因素。结论:川西北多民族地区女性乳腺癌筛查知晓率和认知水平均偏低,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年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