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导致持续性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870例持续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听力学结果、耳鸣匹配实验、耳鸣残疾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患者耳鸣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结果 (1)性别(P<0.001)、年龄(P=0.010)、耳鸣主调声频率(P=0.005)、听力损失(P=0.037)、焦虑程度(P<0.001)、睡眠状况(P<0.001)在THI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程(P=0.053)、侧别(P=0.437)、主调声响度(P=0.120)在THI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患者特发性耳鸣的程度较男性更为严重;低频较高频更扰人;焦虑程度和睡眠状况是影响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而病程、侧别、耳鸣主调声响度不是影响患者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造模情况及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药物对MRL/lpr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体质量、饮食、饮水、肝肾功能、尿蛋白、抗双链(天然)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造模、灌胃对体质量影响较少,主要在于药物因素。模型组有肝损伤,阴性组肝损伤不明显,用药组均有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用,中药组降ALT作用较弱,用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TG、TCH升高,用药组对TG的影响不明显,中药组对降TCH有一定作用。造模组蛋白定量、血BUN较高,用药各组均有降低尿蛋白及BUN作用,中西药结合降尿蛋白具有协同作用。尿葡萄糖酐酶变化无明显规律,药物作用影响不明显。结论:MRL/lpr鼠有一定肝肾损伤,中药复方为犀角地黄汤加减用药较为安全,有一定保肝及降尿蛋白、降抗dsDNA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兼谈王鲁芬教授的教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医诊断学的研究生,今年再次跨入教室跟班听取我的导师王鲁芬教授讲授中医诊断学课程.王老师从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30余年,多年来,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习了王老师教学方法,加强了我对在听课过程中对该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不少启发,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及与西药联合对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3年3月无锡市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药组,观察独活寄生汤及其与西药联合组的对患者压痛、肿胀、症状积分、WOMAC评分改善情况,评价其安全性。结果:3组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治疗后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药组压痛、肿胀、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西药组改善压痛、肿胀、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西药组与中药组、中药组与中药加西药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后3组ALT、AST均无明显变化(P〉0.05),BUN、Cr无明显变化(P〉0.05),3组药物的安全性好。结论:独活寄生汤可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提高其生活质量,且药物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对于骨关节炎(OA)的发病机制研究,西医认为,主要有与炎症因子作用、软骨及骨代谢作用、生物力学作用等有关;中医认为其发病病机主要为肾精亏虚、经络阻滞。对于其治疗,西医主要以非甾体类药物(NSAIDS)、慢作用药物,通过抗感染、镇痛,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胶原酶等活性,保护关节软骨起作用;中医药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调节关节软骨代谢,改善关节局部循环,补充关节多种营养元素,从多环节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中药灌肠及热奄辅助治疗恶性肠梗阻。方法对30例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药灌肠及中药热奄包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15例好转,总有效率86.7%。结论应用中药灌肠及热奄辅助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较好,医疗费用低,而且患者易接受,痛苦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造模情况及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药物对MRL/lpr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体质量、饮食、饮水、肝肾功能、尿蛋白、抗双链(天然)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造模、灌胃对体质量影响较少,主要在于药物因素。模型组有肝损伤,阴性组肝损伤不明显,用药组均有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用,中药组降ALT作用较弱,用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TG、TCH升高,用药组对TG的影响不明显,中药组对降TCH有一定作用。造模组蛋白定量、血BUN较高,用药各组均有降低尿蛋白及BUN作用,中西药结合降尿蛋白具有协同作用。尿葡萄糖酐酶变化无明显规律,药物作用影响不明显。结论:MRL/lpr鼠有一定肝肾损伤,中药复方为犀角地黄汤加减用药较为安全,有一定保肝及降尿蛋白、降抗dsDNA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芍知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趋化因子CX3C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门诊就医的64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15 mg/次,1次/d和甲氨蝶呤15 mg/次,1次/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桂芍知母汤1 剂/d,500 ml水煎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CX3CL1 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TNF-α和CX3CL1分别为(39.3±21.3)和(76.2±35.4)pg/ml,低于治疗前的(75.3±47.2)和(160.7±58.3)pg/ml(p <0.05),低于对照组治疗12 周后的(54.9±35.2)和(131.8±50.6)pg/ml(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达ACR70、ACR50、ACR20 标准及无效的比例分别为9.4%、28.1%、56.3%和6.3%,优于对照组的3.1%、18.8%、50.0%和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服药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和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桂芍知母汤可降低RA 患者血清TNF-α和CX3CL1 水平,抑制关节的滑膜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凉血化瘀方对MRL/lpr狼疮鼠蛋白尿及抗ds-DNA抗体的影响。[方法]MRL/lpr小鼠35只,饲养至3月龄。将35只雌性MRI/lpr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7只。分别为:阴性组、模型组、西药强的松加环磷酰胺组、中药加强的松加环磷酰胺组、中药组。实验小鼠均于灌胃前、灌胃21d、灌胃49d时代谢笼采集24h尿蛋白定量;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取血并分离血清后,置-70℃冰箱保存,行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的表达。[结果]MRL/lpr小鼠模型组ds-DNA水平较阴性组明显升高,蛋白尿高于阴性组。经过西药(CTX、强的松)、中药(凉血化瘀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CTX、强的松、凉血化瘀方),各治疗组蛋白尿显著少于模型组。但降蛋白尿上,西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血清含量模型组3.026±0.129,阴性组1.404±0.064,两组相比,P<0.01。[结论]中药凉血化瘀方具有降低血抗ds-DNA水平及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