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绍聪  姚军 《疾病监测》1995,10(7):198-202
本文对浙江省随机抽样的九个县(市)767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可分型率71.2%;其中甲型肝炎占32.46%,乙型肝炎占32.07%,两者合计占可分型病例的90.7%;丙型肝炎占0.26%,丁型肝炎占1.17%,戊型肝炎占15.87%。  相似文献   
2.
人间禽流感流行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是一种人、禽、畜共患的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传染病.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膜蛋白(M1)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行,并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能引起流感局部爆发,不会造成世界性大流行,除在人以外,还在海豹中分离到该病毒.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多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它也能引起猪感染.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约有30~45%的乙肝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而且母婴传播最容易形成慢性带毒。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合并HBIG的使用,可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保护率75~90%。但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V感染力、是否需要再次免疫、再免的适宜时间等均有待深入研究。我们对1982~1984年间应用美国NIH乙肝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流行高发区,1979年全国部分地区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为8.83%(RPHA)。乙肝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中大量慢性HBsAg携带者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于1980年对80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省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发病率居法定传染病首位,尤以1988年发病率达507.61/10万.为了解我省五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防治工作、制定病毒性肝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992年9月至1993年8月在全省开展五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按不等比例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共调查3个城市点、9个农村点的人群5259人,杭州市中心血站献血员260人和急性病毒性肝炎767例、慢性肝炎394例、肝硬化186例、肝细胞癌49例.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是乙肝重要传播途径,H 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6个月内24.3~45%发生HBsAg阳性,当母亲HBeAg阳性时,85~90%婴儿在6个月内发生乙肝病毒(HBV)感染,并容易演变为慢性HBsAg携带者(1~2)。乙肝疫苗或乙肝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工作中曾遇到1例因氯丙嗪穴注而致手指坏死截指,这是个严重的教训,为引起大家警惕,特报道于下。患儿徐××(住院号25737),男性,5岁。因高热、嗜睡伴惊跳3天于1965年7月4日入院。临床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给予复方氯丙嗪臀部肌注等治疗,6天后停药。以后出现失语、吞咽不能、肢体震颤、肌张力增强、四肢屈曲、右腕关节内屈等后遗症。即应用针刺、按摩等治疗,但效果欠佳,四肢震颤加重,乃于8月9日以小剂量氯丙嗪行两侧神门穴位封闭,每穴注射未经稀释之2.5%氯丙嗪溶液0.16毫升(4毫克),每日1次,连注3天,于  相似文献   
8.
50名 HBsAg 阳性母亲的婴儿,用国产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采用0、1、6三剂方案,每剂20μg/ml,肌肉注射。接种乙肝疫苗后1、3、6及12个月时,抗-HBs 阳性率分别为20%、44%、72%与82%;S/N 均值分别为4.98、20.85、60.79与86.72。6月龄时,16名 HBeAg 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 全部阴性;34名 HBeAg 阳性母亲的婴儿,6名 HBsAg 阳性,占17.6%(6/34),可降低婴儿 HBsAg携带率76.5%。根据血清学检测,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反应有6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上检查肝脏大小尚缺乏较全面的检查方法,我们对259例正常人肝脏进行超声波探查,试图摸索正常人肝脏较接近立体大小之正常值范围。检查对象主要系本校学生,绝大部分为20~25岁的青年,并有少数年龄较大之教职员工;经体格检查均属正常,亦无肝脏疾病及其它慢性病史者。仪器探查条件:采用江南Ⅰ型(B)超声探伤仪,频率2.5兆周,输出“10”,抑制与增益是以观察正常人出现正常肝波时为标准,扫掠时间10:8。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80名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的10年观察结果。80名婴儿在6个月时HBsAg阳性率为51.34%,HBV感染率为52.5%,75%婴儿呈HBsAg持续携带状态。出生后6个月时HBsAg阴性的婴儿至10年时HBsAg阳性率为19.3%,HBV感染率为46.7%,80名婴儿在10年中HBsAg累积阳性率为65.1%,HBV总感染率为77.7%,表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除母婴传播外,水平传播也不容忽视,强调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及乙肝高发区普遍对新生儿进行预防免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