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散结通络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治疗组口服散结通络汤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等主要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数值(P﹤0.01),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差异非常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散结通络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明确,在临床疗效、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2.
3.
临床资料:选取1999~2002年乳腺增生病例14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37.5岁,病程4个月~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80例,其中单侧发病分别为22例、31例,双侧38例、49例,局灶型24例、29例,弥漫型26例、41例。  相似文献   
4.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S)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据估计 ,约有 4 0 %以上的晕厥事件属于VS。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导致对VS的诊断、治疗相对较困难。多年来 ,国内外的医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 ,就其触发机制、临床特点、直立倾斜诊断实验及药物和非药物的干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 ,现作一简要综述。1 机制1.1正常人血压的生理负反馈调节机制 :人在立位时 ,由于重力的影响 ,约有 30 0~ 70 0ml血液移位于低位内脏和肢体静脉中 ,静脉回流减少 ,心室充盈量下降 ,…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末梢血管收缩反应预测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提供个体化气管插管所需的麻醉深度。方法末梢血管收缩反应通过强直电刺激(50 Hz、50 mA持续5 s)诱发的末梢灌注指数(tip perfusion index,TPI)变化进行监测。24例ASAⅠ~Ⅱ级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6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0.25 mg.kg-1.min-1恒速输注。意识消失后每间隔1分钟电刺激一次,记录每次电刺激前后TPI的减少值(△TPI)和插管前后SBP、DBP和HR的增加值(△SBP、△DBP和△HR)。观察组(n=12),△TPI<10%刺激前值时行气管插管;对照组(n=11),不考虑△TPI的变化而根据操作者的经验决定插管时机。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1、2和3 min时BIS、SBP、DBP和HR的值。结果插管即刻,观察组比对照组丙泊酚输注时间长(P<0.01)、用量大(P<0.01);插管后每一时间点,对照组SBP、DBP和HR都比观察组高(P<0.01)。组内比较:对照组插管前后SBP、DBP和HR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插管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电刺激诱发的△TPI分别与插管引起的△SBP、△DBP和△HR成正相关(r=0.672、0.434和0.236,P<0.01)。结论电刺激诱发的末梢血管收缩反应性可有效预测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6.
13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76例采用脉君安与巯甲丙脯酸、硝苯吡联合应用。对照组56例采用巯甲丙脯酸、硝比啶联合应用。共用4周,结果降压总有依次为97.36%、85.71%;副作用发生率依次为2.63%、,17.86%。未见明显的电解质、血糖和血脂变化,提示脉群安与巯甲丙酸,硝苯吡啶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降压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对40例冠心病,心绞痛应用异舒吉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6岁。对照组40例,男3O例,女10例,年龄40~80岁。80例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事实上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1.2治疗方法两组用药前均做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组用5%葡萄糖3O…  相似文献   
8.
白花前胡提取物对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IL-6及IL-8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对大脑中动脉梗塞后相关病理生理改变及对脑组织及血清IL-6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模型,研究白花前胡对大脑中动脉梗塞性大鼠脑缺血后行为障碍及脑梗死范围、缺血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及脑组织及血清IL-6和IL-8水平的影响.结果:阻断大脑中动脉(MCA)后,所有动物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大鼠脑组织和血清IL-6及IL-8水平均显著升高,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可明显抑制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血清中IL-6及IL-8水平;4 mg*ml-1和2 mg*ml-1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大鼠神经症状分值、降低脑梗死范围.结论:白花前胡水醇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级联反应中炎性细胞因子IL-6 及IL-8的产生,减轻或消除脑缺血级联反应中的炎症反应,发挥保护神经元,减少梗死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 血清前白蛋白是营养和炎性状态的标志物,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与冠心病预后不良有关。然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预后价值尚未确定。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内AHF患者长期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的AHF患者186例,入院后24 h内检测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再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2月。根据血清前白蛋白参考值,将患者分为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119例)和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全因死亡、复合终点(由AHF发作引起的全因死亡或再入院)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生存曲线,分析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患者全因死亡、复合终点发生率高于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与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有关(P=0.002、<0.001)。结论 检测入院时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护环境下AHF患者的风险分层,且较低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能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AHF患者的长期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人类精子相关抗原5(sperm?associated antigen 5,SPAG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筛选相应SPAG5高表达细胞株和低表达细胞株;分别设计并构建重组SPAG5敲减/过表达质粒(siRNA?SPAG5/OE?SPAG5),通过慢病毒表达质粒系统,制备敲减/过表达SPAG5的稳定细胞株;采用CCK?8增殖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通路和下游蛋白的变化;采用WP1066抑制JAK2/STAT3通路,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各自对照组,SPAG5敲减的 si1?MDA?MB?231组细胞SPAG5 mRNA 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SPAG5过表达的OE?MCF?12A组细胞SPAG5 mRNA 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si1?MDA?MB?231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抑制,OE?MCF?12A组细胞得到增强(P<0.05);si1?MDA?MB?231组细胞的JAK2/STAT3通路磷酸化水平和下游蛋白表达受抑制(P<0.05),OE?MCF?12A组细胞的JAK2/STAT3通路磷酸化水平和下游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0.05);抑制JAK2/STAT3通路后SPAG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促进作用消失(P<0.05)。结论:SPAG5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增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