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控制性机械通气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急性弥漫性啮肿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仅在呼吸困难时应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控制性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体征、血糖、血乳酸等血液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血糖值、血乳酸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控制性机械通气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可有效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改善其生命体征,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刘滨  莫建伟  崔云云  邹宇君  周昭雄 《吉林医学》2012,33(15):3218-3219
目的:探究镇静治疗ICU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ICU危重患者80例,进入ICU病房后所有患者均焦虑烦躁,给予镇静治疗,随机平均分为咪唑地西泮组和丙泊酚组。咪唑地西泮组给予咪唑地西泮联合芬太尼给药;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给药。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标准给予评分。结果:与镇静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 h、24 h血糖(Glu)、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血清皮质醇(Cor)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镇静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 h、24 h,胃液pH值均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行镇静治疗,会明显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危急情况,使患者轻松、安全地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3.
周昭雄  刘玉兰  莫建伟 《吉林医学》2012,33(14):2926-2927
目的:确定全身性感染患者的传统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与降钙素原(PCT)的相关关系。方法:共有64例患者入选,临床发生全身性感染或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后24 h内测定血清PCT、IL-6同时记录白细胞计数。结果:PCT与血清IL-6水平密切相关。PCT对IL-6水平的预测能力强于白细胞计数。结论:与白细胞计数相比,PCT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促炎性因子的升高情况,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目标教学运用于重症医学科带教中的意义。方法在我院抽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规培的52例医师作为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试验组带教时实施规培的目标教学模式,对照组带教时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医师经过不同带教方式之后的学习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成绩以及技能操作的考核成绩都比对照组好,P0.05。带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方法的评估以及教学评价的总分上,对照组的效果比试验组差,P0.05。结论与传统带教方式相比较,对医师实施规培的目标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表现较高,可以有效地提升满意度,且临床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监测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失血性休克患者19例,均留置PICCO监测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 h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和Pcv-aCO2,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根据PIC-CO监测数据判断液体复苏是否充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时与入组后6 h心率、平均动脉压、ScvO2、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与入组后Pcv-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和入组后6 h Pcv-aCO2预测复苏不足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58。入组时Pcv-aCO2临界值取4.5时,敏感度100%,特异度83.3%。入组后6 h Pcv-aCO2临界值取5.5时,敏感度85.7%,特异度91.7%。结论 Pcv-aCO2对失血性患者复苏不足的预测价值优于ScvO2和乳酸清除率。复苏开始时Pcv-aCO2大于4.5 mmHg或复苏后6 h Pcv-aCO2大于5.5 mmHg均提示复苏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干预组(30例)和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对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干预组治疗第 1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84.38±12.38)U/L,与对照组(182.50±12.31)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82);干预组治疗第3和第5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08.68±12.41)U/L和(39.16±11.6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28±11.62)U/L和(72.24±11.75)U/L,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改善其心肌酶学,乌司他丁对急性梗死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常规治疗下加用乌司他丁(20万U Bid),血必净组常规治疗下加用血必净(50ml Bid),治疗组常规治疗下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及血必净.疗程均为一周,观察4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有更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