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组织来源癌细胞株和人体肿瘤组织原代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个体差异性,探寻预测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生物指标。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诱发DNA损伤,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结果 8个不同组织来源癌细胞株的辐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D0为0.65~2.15 Gy),不同细胞株20 Gy γ射线照射诱发产生的DNA双链断裂原初损伤有一定的差别,但与细胞辐射抗性无相关性。辐射敏感细胞SX-10的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发生在早期快速修复相,而A2780细胞的修复缺陷是发生在晚期慢速修复相。20 Gy照射修复2 h后DNA双链断裂残留量与细胞辐射敏感性指标D0SF2值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个体患者脑肿瘤组织原代细胞之间,辐射诱发DNA双链断裂的修复反应存在明显差异,修复2 h后残留损伤的个体差异性分布类似于癌细胞株。结论 DNA双链断裂残留损伤与癌细胞辐射抗性有显著相关性,可作生物指标预测肿瘤组织细胞对放射治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DNA分子损伤的修复系统颇为复杂,参与此过程的复合物和其遗传控制位点非常之多,进行修复基因的克隆研究是深刻认识DNA损伤修复分子机理必不可少的途径。一些人类遗传性疾病与DNA修复基因的缺陷有着直接联系,而且现在人们已经展开了基因治疗这一重大课题研究,因此分子克隆人的DNA修复基因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细菌与酵母的基因组结构简单,过去对损伤修复机理研究多以它们为对象,对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氟拉嗪(TFP)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寻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靶分子。方法 用不同剂量TFP作用于人宫颈癌上皮细胞(HeLa) ,体外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荧光染料染色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γ射线及TFP处理细胞观察TFP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印迹分析蛋白表达或磷酸化。结果TFP作用后HeLa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对γ射线的敏感性增加,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的比率也增加。TFP还可有效诱导DNA修复蛋白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被切割,且可抑制辐射诱发的P3 8的磷酸化。结论 TFP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DNA-PKcs的表达和P3 8的磷酸化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辐射对高尔基体形态的影响,确定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受照细胞高尔基体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放射损伤细胞中高尔基体弥散现象并统计弥散面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分析细胞存活率,同时对高尔基体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高尔基体的弥散面积增加,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VND3207能减轻γ射线对高尔基体的损伤,其表现为与未加药组相比,在抑制不同剂量照射后可使高尔基体弥散面积增加;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显示,4 Gy γ线照射后G2/M期阻滞峰值约出现在12 h后;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NA损伤引起的G2/M期阻滞也在12 h后解除;而高尔基体弥散在细胞周期阻滞解除后12和24 h仍然存在;平板克隆结果显示,VND3207促进了受照细胞的存活。结论放射损伤能引起剂量依赖性高尔基体弥散效应,且这种弥散与DNA损伤诱导的周期阻滞无关,VND3207对放射损伤引起的高尔基体弥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受照细胞受到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5.
cDNA microarrays are now being employed formRNA expression analysis in cancer cell lines[1] orexcised surgical specimens[2]. However, broaderapplication of cDNA microarrays is limited by theamount of RNA required: 50-200 mg of total RNA or 2-5 mg of poly A+ RNA. To broaden the use of cDNAmicroarrays, methods aiming at intensifying fluorescence signal[3-5] have been tried and resulted in modest improvement. LD-RTPCR (SMARTTM PCR cDNA Synthesis Kit, Clontech) is a PCR-based …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DNA修复基因DNA-PK的结构和表达变化.方法:用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基因转录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基因编码序列结构变化.结果:癌变细胞中DNA修复基因Ku70(XRCC-6)的编码碱基发生突变,第1 148~1 153位点由AGGATC突变为GAGTAC,致使编码的氨基酸由RI变为EY;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修复基因DNA-PKcs(XRCC-7)的表达发生改变,在恶性转化早期即α-粒子照射后第21代就已被抑制,但发生癌变(第35代)后,部分细胞克隆的该基因表达又重新上调.结论:DNA修复基因DNA-PK的结构和表达的变化,导致细胞DNA修复能力缺陷,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是α-粒子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影响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分子机理,采用一株诱变得来的辐射敏感细胞SX-9(Do=0.65Gy)为材料,研究其DMA损伤修复特点,并与其野生型细胞SR-1小鼠乳癌细胞FM3A的衍生株(Do=1.2Gy)进行比较。 采用一种测定细胞DNA双链断裂的新方法—脉冲交变电场电泳法观察了SX-9及SR-1细胞在X线  相似文献   
8.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用于分离常规电泳所不能分离的大 DNA 分子,本文介绍了这种电泳系统的发展类型和特点、影响参数以及在大DNA 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MAPO诱发的CHO细胞HGPRT基因位点突变克隆DNA,经EcoRI和PstI酶切消化后,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与HGPRT基因探针杂交。从杂交图谱可见,正常CHO细胞基因组DNA经PstI酶切后杂交可显出6条杂交带,其中83kb,76kb,60kb,和32kb带为X染色体连锁的HGPRT基因所有,分别代表外显子2,68,4和3,其余两条带为假基因。而经EcoRI酶切后,正常CHO细胞基因组DNA有175kb和113kb两条HGPRT基因杂交带,分别代表了外显子69和24。而从MAPO所诱发的HGPRT基因突变细胞杂交图谱可见,其主要改变是HGPRT基因全部缺失或部分缺失,同时出现了新的杂交带。PstI酶切的7个突变克隆均显出基因缺失或新的杂交带型,而EcoRI酶切8个突变克隆中,有3个无HGPRT基因改变。由此可见,MAPO诱发HGPRT基因位点突变的分子机理主要是由于基因缺失或重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