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加同期化疗(N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诱导化疗:长春瑞滨(NVB)25 mg/m2加入生理盐水(NS)100 ml,快速静脉滴注,d1,d5;顺铂(DDP)80 mg/m2,静脉滴注。28天1周期,连续2周期。同期化疗:放疗开始后:NVB 25 mg/m2加NS100 ml静脉滴注;DDP 25 mg/m2加NS 500 ml静脉滴注,于放疗的间隙每周给药一次,给药2周,休息2周,直至放疗结束。放射治疗:常规放疗于第2周期诱导化疗结束后开始。每次2 Gy,每周5次,TD 40 Gy/4周。结束后,予以3D-CRT局部加量。每次2 Gy,每周5次,TD 30~34 Gy/3~3.5周。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诱导化疗及常规放射治疗同治疗组。结束后予以常规放射治疗缩野至原发灶及转移的淋巴结,追加26~30 Gy/2.6~3周。序惯化疗:放疗结束后即予以2~4周期的NP方案,剂量及给药方法同诱导化疗,28天为1个给药周期。结果:观察组1、2年观察期末生存率为92%和61%,而对照组为57%和14%,log-rank检验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放化疗毒副反应。结论:3D-CRT加NP方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周士忠  许竣 《中外医疗》2013,32(9):181+183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肿瘤放射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显得愈发重要.该文针对放疗技术人员在放疗中的地位和要求提出了一些看法,以便放疗计划正确无误地得以执行,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辐射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的基因表达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探讨TGF-β1 siRNA对受照HFL-1细胞胶原合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HFL-1细胞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予6 MV X射线500 cGy单次照射,照后24 h以基因芯片法分析两组基因表达差异及TGF-β1的表达差异; 将HFL-1细胞分为单纯照射组、阴性对照siRNA组和TGF-β1 siRNA组,照射后24 h采用RT-PCR、ELISA、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TGF-β1 siRNA对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生成的干预作用;将HFL-1细胞分为地塞米松组、TGF-β1 siRNA组及TGF-β1 siRNA联合地塞米松组,以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照射后24 h不同干预方法对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 芯片检测显示HFL-1细胞受照后基因表达谱明显改变,TGF-β1基因上调;单纯照射组TGF-β1基因(t=-18.580, P<0.001)、TGF-β1蛋白(t=-12.445, P<0.001)和羟脯氨酸(HYP)(t=-3.987,P=0.016)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TGF-β1 siRNA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组的TGF-β1(t=13.235、6.943、-17.431,P<0.05)、α-SMA(t=12.548、6.966、13.988,P<0.05)、Ⅰ型(t=12.433、8.164、16.315,P<0.05)及Ⅲ型胶原(t=5.919、3.164、9.420,P<0.05)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且TGF-β1 siRNA组优于地塞米松组(t=7.110、7.976、4.196、5.935,P<0.05)。 结论 放射诱导HFL-1细胞基因表达谱明显改变,TGF-β1上调;TGF-β1 siRNA能有效沉默TGF-β1基因,干预Ⅰ、Ⅲ型胶原的产生;TGF-β1 siRNA干预胶原形成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4.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加长春瑞滨(NVB)、顺铂(DDP)方案(NP)同期化疗治疗局部NSCLC.1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诱导化疗用NVB 25 mg/m2加入生理盐水(NS)100 ml,快速静脉滴注,d1,d5;DDP 80 mg/m2,静脉滴注,d1,d2,d3;28d为1周期,连续2周期.放疗开始后同期化疗,用NVB 25 mg/m2加NS 100 ml静脉滴注;DDP 25 mg/m2加NS 500 ml静脉滴注,放疗的间隙每周给药1次,给药2周,休息2周,直至放疗结束.放射治疗:第2周期诱导化疗结束后开始常规放疗,每次2 Gy,每周5次,TD 40 Gy/4周.结束后,予以3D-CRT局部加量,每次2 Gy,每周5次,TD 30~34 Gy/3~3.5周.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诱导化疗及常规放射治疗同治疗组.结束后予以常规放射治疗缩野至原发灶及转移的淋巴结,追加2 600~3 000 Gy/2.6~3周.放疗结束后序惯化疗,即予以2~4周期的NP方案,剂量及给药方法同诱导化疗,28 d为1个给药周期.结果 治疗组1、2年观察期末生存率为92%和61%,对照组为57%和14%(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放化疗毒副反应.结论 3D-CRT加NP方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抗放射性肺炎方(anti-radiation pneumonia decoction, ARPD)精制液中4个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 以芍药苷、阿魏酸、咖啡酸、甘草酸为考察指标,采用岛津LC-20AD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和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 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 结果: ARPD精制液中芍药苷、阿魏酸、咖啡酸和甘草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22,13,12,143 mg·L-1结论: 各指标成分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准确度和回收率良好,可用于ARPD精制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放射性肺炎方(anti-radiation pneumonia decoction,ARPD)水提醇沉精制液和水煎剂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等效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初步精制ARPD水煎剂.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水煎剂组、精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前3组均行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17Gy全胸单次照射.照射后每日分别给予ig生理盐水、ARPD水煎剂和精制液各35 g·kg-1,1次/d,每次10 mL·kg-1.各组大鼠分别于照射后第7,15,30,45,60天观察和取材,检测肺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炎症改变及胶原增生,肺组织和血清SOD活力下降,而MDA和HYP升高,与同期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ARPD水煎剂组、精制液组两组肺组织病理检查炎症改变及胶原增生明显轻于同期模型组,两中药间无明显差异;③SOD活力下降,MDA和HYP升高,模型组甚于水煎剂组和精制液组(P<0.01),两中药制剂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早期应用ARPD可以明显减轻肺的放射性炎症反应,降低肺纤维化的程度;②ARPD精制液和水煎剂的抗放射性肺损伤疗效相当;③水提醇沉法是ARPD纯化精制的可行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实时采集的患者千伏级锥形束CT图像,总结采用锥形束CT对肺癌放疗时摆位误差的分布情况,及其对靶区与正常组织物理学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放疗科2012-09~2013-07间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进行治疗的患者35例,将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获得LR(左右)、SI(头足)、AP(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并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误差在肺癌放疗中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在X、Y、Z 3个方向误差≤3 mm的次数较调整前高,分别为76、67、50次;所有患者在剂量35~40 Gy时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结论 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治疗肺癌患者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缩小靶区肿瘤.  相似文献   
9.
周士忠  李克新 《江苏医药》2013,39(12):1468-1470
目的 探讨降低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措施,提高调强放疗的质量.方法 选择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6例,利用头颈肩底板和头颈肩面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至少1次CBCT扫描,取得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6例患者进行12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6例次,治疗过程中96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7.2%,完全缓解81.4%,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质量控制,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最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能X射线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细胞胶原表达产生影响,并筛选胶原相关基因,为临床放射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FL-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放射组,放射组细胞予6 MV X射线5 Gy单次照射。照射后24 h以消化法检测两组细胞羟脯氨酸(HYP)表达情况,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基因表达谱改变情况。结果 照射后24 h放射组细胞HYP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1.834μg/ml∶4.912 μg/ml,P=0.000)。放射组照射后24 h Ⅰ、Ⅲ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35∶186.779,P=0.000;4.337∶24.425,P=0.000)。两组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为1879个,其中放射组上调基因771个、下调基因为1108个。参与纤维化的基因上调5倍以上的有TGF-β1、TGF-β3、MMP28、MMP26、MMP27和SMAD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