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不同起始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及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三家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4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商品名:珂立苏)治疗,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起始剂量为70 mg/kg和100 mg/kg的PS进行治疗,检测并记录使用PS前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结果、重复使用PS的次数、并发症的发生、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①两组用药后需氧浓度、PaO2、PaCO2、胸片结果均较用药前有好转(P<0.05);②PS100组应用PS后12、24、36 h较PS70组对氧的需求更低(P<0.05),P02及PC02改善更明显(P<0.05);③PS100组应用PS后24 h,胸片情况较PS70组明显好转(P<0.05);④PS100组在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方面均低于PS70组(P<0.05).结论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起始剂量为100 mg/kg的疗效优于70 mg/kg.  相似文献   
2.
横纹肌肌小节的组成除了已知的粗、细肌丝系统外,还包括一种由巨大的蛋白质--肌联蛋白(titin)构成的纤维系统.肌联蛋白横跨肌小节从Z线到M线的区域.在心肌中,肌联蛋白起着分子弹簧的作用,既可以对粗、细肌丝进行精确的调控,产生心肌的被动张力和回复力,又参与心肌主动张力的调节和维持心肌的紧张度,并在耦联和协调心肌的舒缩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肌联蛋白在心肌舒缩中的功能、信号传导机制以及肌联蛋白与心肌病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娩出后60 s及以上结扎脐带)对极早产儿(孕周<32周)疾病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100例极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试验组为50例延迟脐带结扎的极早产儿,对照组为50例按照临床立即脐带结扎(immediate cord clamping,ICC)(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极早产儿.比较2组极早产儿生后24h及2周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比较生后2周2组极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及在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2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生后24h及2周,试验组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4 h H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生后2周HCT比较,DCC组高于ICC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贫血发生率、输血率及PVH-IVH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CC可以在住院期间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输血概率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娩出后60 s及以上结扎脐带)对极早产儿(孕周<32周)疾病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100例极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试验组为50例延迟脐带结扎的极早产儿,对照组为50例按照临床立即脐带结扎(immediate cord clamping,ICC)(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极早产儿.比较2组极早产儿生后24h及2周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比较生后2周2组极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及在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2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生后24h及2周,试验组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4 h H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生后2周HCT比较,DCC组高于ICC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贫血发生率、输血率及PVH-IVH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CC可以在住院期间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输血概率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实施和质量持续改进对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住院期间结局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索建立2~14岁儿童血脂正常参考值及致动脉粥样硬化(AS)指数,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988名,使用西门子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儿童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致AS指数LDL-C/HDL-C及TC、HDL-C的差值与HDL-C之比/[(TC-HDL-C)/HDL-C]。结果 (1)血脂紊乱诊断标准为2~ < 4岁: TC > 4.02 mmol/L, TG > 1.25 mmol/L, HDL-C < 0.83 mmol/L, LDL-C > 2.26 mmol/L;4~ < 7岁:TC > 4.47mmol/L,TG > 1.35mmol/L,HDL-C < 0.90 mmol/ L,LDL-C > 2.55 mmol/L;7~ < 10岁:TC > 4.78 mmol/L,TG > 1.42 mmol/L,HDL-C < 0.99 mmol/L,LDL-C > 2.49 mmol/L;10~ < 13岁:TC > 4.71 mmol/L,TG > 1.49 mmol/L,HDL-C < 0.89 mmol/L,LDL-C > 2.44 mmol/L;13~14岁:TC > 5.00 mmol/L,TG > 1.48 mmol/L,HDL-C < 0.95 mmol/L,LDL-C > 2.96 mmol/L;(2)由低至高5个年龄组致AS指数增高标准分别为:LDL-C/HDL-C > 2.38、1.98、1.95、2.35和2.28;(TC-HDL-C)/HDL-C > 2.59、2.55、2.11、2.46和2.50;(3)TC、HDL-C、LDL-C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致AS指数与TG及LDL-C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初步建立了重庆市区2~14岁儿童血脂水平正常参考值。儿童血脂水平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应该重视致AS指数在儿童血脂异常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