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2.
妊娠期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低、致死率高。本文通过回顾1例妊娠合并有房间隔缺损并发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探讨妊娠相关卒中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合并有房间隔缺损的孕妇并发急性脑卒中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劳力性热射病(EHS)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6月至2012年8月期间10家部队医院资料完整的69例EHS患者的主要临床参数及预后情况,包括是否合并横纹肌溶解(RM)、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损伤(AKI)、肝功能障碍、继发性癫痫、休克、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意识状态等9个主要临床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与EHS预后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EHS患者69例,以出院为观察终点,死亡18例,病死率26.09%;DIC、AKI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DIC优势比(OR) =94.994,95%可信区间(95%CI)为3.837~2352.031,P=0.005; AKI OR=90.871,95%CI为2.079~3971.995,P=0.019];其中DIC和AKI任何一个因素单独存在的病死率为16.67% (3/18);DIC和AKI同时存在的病死率为93.75%(15/16),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8.03%,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94.34%,准确性为94.20%.结论 EHS患者合并DIC、AKI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同时存在DIC、AKI 2个因素的EHS患者,死亡风险极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 Ⅱ评分) 对于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 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10 所部队医院收治劳力性热射病患者54 例,其中存活43 例,死亡11 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 内各项指标的最差值根据APACHE Ⅱ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 分析APACHE Ⅱ评分对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结果 54 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APACHE Ⅱ评分2 ~ 39(19.70±10.63)分,死亡组评分比存活组高(30.82±5.50 vs 16.86±9.73,P < 0.001)。APACHE Ⅱ评分对于死亡预测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90±0.044,APACHE Ⅱ评分最佳诊断截点为25.5 分,其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83.72%。 结论 APACHE Ⅱ评分可以用于预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但个别评分较低的患者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热打击对大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热打击+恢复15 min组(n=10),热打击+恢复3 h组(n=10)。热打击组大鼠麻醉后置于高温高湿模拟环境中,肛温达到42℃后置于室温分别恢复15 min及3 h。酶联免疫法(Elisa)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VEGF-A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热打击+恢复15 min组VEGF-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热打击+恢复3 h组VEGF-A、TGF-β1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且VEGF-A水平与TGF-β1水平呈直线回归关系。热打击+恢复3 h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略高于热打击+恢复15 min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大鼠促炎细胞因子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打击早期大鼠肺组织VEGF-A水平短暂升高后,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可能成为热打击后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初始阶段的重要环节,且该变化可能仅与热直接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 热射病(heat stroke,HS)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导致其发生的相关炎性反应的细胞学机制尚未探明.目的 探讨大鼠发生热射病后血清及脾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及血清中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n=10)和HS组(n=50),建立HS大鼠模型.HS组按发病后6 h、12 h、24 h、48 h、72 h取样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n=10).检测各亚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L-10;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时间点亚组大鼠外周血、脾组织Tregs比例及脾组织Tregs凋亡率.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HS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促炎因子TNF-α、IL-2在12 h达高峰,IL-6在24 h达高峰,抗炎因子TGF-β、IL-10呈逐渐升高趋势.HS组血清中Tregs比例在6 h时低于Control组(P<0.05),之后呈升高趋势,在48 h、72 h时高于Control组(P均<0.01).HS组脾中Tregs比例在6 h及12 h时低于Control组(P均<0.05),之后呈升高趋势,在24 h、48 h、72 h时高于Control组.HS组在6 h时脾中Treg凋亡率较Control组升高,之后呈逐渐降低趋势,于24 h开始低于Control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中IL-10、TGF-β变化与血及脾中的Tregs变化呈正相关,与脾组织中Tregs的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 Tregs可能参与了HS的炎性反应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合式血液净化技术在治疗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45和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内科治疗+血液灌流(HP)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传统内科治疗+HP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相关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血淀粉酶、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