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鸢尾素(Irisi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血管钙化(VC)及钙磷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治疗的MHD患者86例,纳入MHD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8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钙、镁、磷、钙磷乘积、血清白蛋白(ALB)、甲状旁腺激素(i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Irisin及BMP-7水平,采用腹部侧位X射线检查两组受试者VC情况。按照有无腹主动脉钙化发生将MHD患者分成钙化组44例和非钙化组42例。结果 MHD组患者血清中磷、钙磷乘积、iPTH、25-(OH)-VitD3、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ACS)及腹主动脉钙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MHD组患者血清中镁、BMP-7、ALB及Iris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钙化组较非钙化组患者年龄更大,透析时间更长,血清中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更高(P?<0.05),但钙化组的血镁、Irisin及BMP-7水平低于非钙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PTH、钙磷乘积、Irisin及BMP-7水平是MHD患者发生VC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risin和BMP-7水平与年龄、透析时长、血清中磷、钙磷乘积、iPTH及AACS呈负相关(P?<0.05),与血镁呈正相关(P?<0.05)。结论 MHD患者中Irisin、BMP-7水平与VC、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Irisin、BMP-7升高可能是VC形成过程中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吴运斗 《当代医学》2013,(14):79-80
目的对比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I、II、III3组,每组45例,分别实施贝那普利、厄贝沙坦以及两者联合疗法,对比治疗前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Scr、BUN、UA、K+其他改变情况。结果经治疗后,3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不同幅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II组降低幅度最大,大于I、II两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比较其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贝那普利均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肾脏病的蛋白尿水平,并且两者合用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MHD应用于治疗尿毒症的效果及对Hcy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尿毒症的治疗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腹膜透析组(n=48)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组(n=52).比较2组患者透析前后血生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和Hcy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BUN、SCr和GFR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患者的BUN、S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GF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变化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IL-18、IL-6、hs-CRP和Hcy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维持性血液透析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参芎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诊断明确的CKD3期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参芎注射液,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尿量、血压、血脂、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压降低、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改善(P〈0.05).结论 参芎注射液能有效改善CKD患者肾功能,延缓CKD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荆(AT1RA)洛沙坦对酒精性肾损伤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20 ml/(kg·d)灌胃2次/d;酒精性肾损伤组以400 g/L酒精8g/(kg·d)灌胃2次/d;治疗组以等量酒精灌胃基础上以洛沙坦1 mg/(kg·d)灌胃1次/d.12周后,以苏木素-伊红染色(HE)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变化,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酒精性肾损伤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轻度增殖,肾小管可见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肿胀,问质内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间质及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增加,TGF-β1在肾小球及血管周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洛沙坦治疗组上述病变均减轻,特别是TGF-β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酒精性肾损伤以小管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肿胀,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这些改变与TGF-β1在肾小管问质内的表达增加有关.而洛沙坦可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肾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有效方案。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8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60例)接受贝那普利治疗,B组(60例)接受缬沙坦治疗,C组(60例)接受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20周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转化生长因子β(TGF—B)、血清胱抑素C(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MAP、UAER、β2-MG、TGF-β、CysC均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EDN具有改善肾功能、耐受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