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89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当前小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 选择 891例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科门诊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4年 4月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做咽拭子病毒分离 ,进行合胞病毒(RSV)、腺病毒 (Ad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  891例患儿中阳性 2 37例 ,总阳性率2 6 6 0 %。单项病毒感染中RSV占首位 ,为 73例 (30 80 % ) ;其次为甲3 型流感病毒 70例 (2 9 5 4 % ) ;乙型流感病毒4 0例 (16 88% ) ;副流感病毒Ⅰ 2 6例 (10 97% ) ;AdV 2 0例 (8 4 4 % ) ;副流感病毒Ⅲ 8例 (3 38% )。最少为疱疹病毒Ⅰ 3例 (1 2 7% )。混合感染 3例 (RSV +甲3 型流感病毒 1例、AdV +副流感病毒Ⅲ 1例、乙型流感病毒 +甲3 型流感病毒 1例 ) ,占 1 2 7%。结论  2 0 0 2年夏至 2 0 0 4年春北京儿科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仍以RSV、流感病毒为冬春季节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
患儿术后何时排尿是儿外科护士观察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患儿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麻醉方式、补液情况、药物、心理、个人排尿习惯、环境等,本文主要探讨术后镇痛泵对患儿术后的排尿时间的影响.镇痛泵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大多数患者术后镇痛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很多文献都报道了成人自控性镇痛泵(PCA)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护理,而有关患儿术后镇痛泵的报道及护理却寥寥无几.我院患儿术后一般使用一次性微量恒速镇痛泵,本研究观察此种镇痛泵对患儿术后排尿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木对大肠埃希氏菌(E.coli)的抑菌作用,为胆木应用于临床治疗E.coli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将胆木水煎液制成含一定药量的药敏纸片,应用纸片法比较胆木与头孢曲松等6种抗生素抑制E.coli的效果。结果胆木、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头孢唑林和头孢吡肟中度敏感。结论胆木对临床分离的尿培养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CA19-9是1种糖脂,在健康成人含黏蛋白的体液中含量极高,常以血液为检测标本且是胰腺癌、胆囊癌及胆管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1]。现发现1例卵巢畸胎瘤患者,诊治前其血清CA19-9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实施剥除术后下降到正常水平,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2010年3月17日因在本院体检时,首次检测血清CA19-9为112.11U/mL(CA19-9检测方法均为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与饮食指导在预防胆道闭锁术后早期胆管炎方面有效性.方法 将2010年1~12月住院,经腹腔镜确诊为胆道闭锁,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93例作为干预组;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经腹腔镜确诊为胆道闭锁,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83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强调术后体位的重要性,并请营养师给予饮食种类及方式的指导.比较2组患儿早期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 经随访,干预组患儿死亡17例,胆管炎发生率为34.4%(32/93),对照组患儿死亡18例,胆管炎发生率为45.8%(38/83),2组患儿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道闭锁术后早期实施体位指导及饮食干预,可改善患儿机体的营养状况,对减少胆管炎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儿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和利培酮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培酮,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Hcy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y水平、PANSS评分以及HH(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例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使用不同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Hcy水平以及HH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奥氮平和利培酮联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Hcy水平以及HH例数,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儿童致病的病原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3年 3月分别在冬春季节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 1个月至 12岁 ,发病在 3d内的AURI患儿进行咽拭子标本病毒分离、特异性血清抗体及间接免疫荧光监测 ,检测流感病毒甲1、甲3 、乙型 (A1、A3 、B型 )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型病毒 (ADV)及副流感病毒 1,3型 (PIF1、PIF3 )等共 7种病毒 ,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 流感病毒为AURI第 1位病毒感染病原 ,其他依次为RSV、ADV及PIF1、PIF3 。A1、A3 、B型流感病毒在冬春季节可同时出现流行 ,A1、A3 型流感病毒多发病于流行早、中期 ,B型流感病毒多发病于流行中后期。 2 0 0 0年 11月至2 0 0 1年 3月曾暴发 1次B型流感病毒局部流行。RSV、ADV在冬春季节同样处于活动状态。结论 流感病毒是冬春季节儿童AURI的主要病毒感染病原 ,同时RSV及ADV亦处于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脑梗死肺部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NEUT%)等指标检测结果 ,并对比分析PCT+WBC+NEUT%联合检测结果 及CRP+WBC+NEUT%联合检测结果 的其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检测后,对照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水平分别为(0.03±0.01)ng/mL、(8.12±1.39)mg/L、(6.22±0.82)×109/L、(54.21±8.08)%,均低于研究组的(10.48±4.38)ng/mL、(14.29±2.72)mg/L、(14.75±1.96)×109/L、(71.41±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WBC+NEUT%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8.24%、61.33%、65.00%,均分别低于血清PCT+WBC+NEUT%联合检测的94.94%、96.30%、9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在脑梗死肺部感染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增强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激素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激素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前后24hUpro、Alb、BUN、Scr、PT及Pi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后两组相比,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狼疮性肾炎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PI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影响,并探讨白皮杉醇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白皮杉醇低剂量(PIC-LD)组、中剂量(PIC-MD)组和高剂量(PIC-HD)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PIC-LD、PIC-MD和PIC-HD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分别用白皮杉醇20 mg/kg、40 mg/kg与60 mg/kg灌胃(每天1次),共给药4周。血糖仪检测大鼠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脲酶-谷氨酸脱氢酶法与肌苷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尿素氮与肌酐含量,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HE染色对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p-Smad2、p-Smad3与Smad7的蛋白水平。结果:与model组相比,PIC-LD、PIC-MD和PIC-HD组大鼠血糖浓度明显下降,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肌酐含量无显著变化,肾组织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减缓,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的程度减轻,肾组织中TGF-β1、p-Smad2、p-Smad3与Smad7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结论:白皮杉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