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了解该病的病程及病情特点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1月24日至2月24日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治愈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53.8%),女24例(46.1%);年龄11~85(43.5±13.8)岁;武汉返温州患者29例(观察组),非武汉返温州患者(对照组)2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归纳、总结病情特点。结果52例患者潜伏期2~21(7.8±4.4)d;入院时体温正常13例(25.0%),最高体温40℃,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4.1±3.6)d;病毒转阴所需时间6~24(14.5±4.7)d;平均住院日(18.4±5.1)d。临床表现有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发热、胸闷、头痛、咽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乏力及四肢关节疼痛。观察组重症患者8例(27.6%),对照组重症患者2例(8.7%)。观察组平均年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48.0±10.9)岁、5(2.0,7.0)d]大于对照组患者[(37.8±15.3)岁、3(0.0,0.5)d],C反应蛋白[22.8(7.1,45.3)mg/L]高于对照组患者[7.3(2.2,2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VID-19患者年龄跨度大,临床症状不典型,武汉返温州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早期诊治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温州市11个区县呼吸道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分离鉴定的NTM菌株,利用16S rRNA和hsp65基因测序或基因芯片进一步鉴定至种。【结果】菌种鉴定为NTM 293株(已剔除重复菌株),NTM种类达15种,以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和脓肿分枝杆菌占绝对优势(89.4%,262/293),其他菌种仅占10.6%(31/293)。分离NTM菌株数居前6位的区县依次为鹿城(28.7%,84/293)、瓯海(13.7%,40/293)、乐清(12.6%,37/293)、永嘉(11.6%,34/293)、苍南(10.6%,31/293)和瑞安(9.6%,28/293)。鹿城、龙湾、瓯海、瑞安、永嘉和平阳等6个区县的前3位菌种均依次为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是除苍南外各区县最常见的菌种。【结论】温州市各区县的NTM菌种主要为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地域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并统计分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为该地区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降低其死亡率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5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转归等情况,根据治疗结局将其分为好转组42例和死亡组9例,比较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16—2020年温州地区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逐年增多;以青壮年为主(64.71%,33/51);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淋巴结肿大;患者CD4+T淋巴细胞为9(5, 19)个/μL,其中<50个/μL的有47例,占92.16%;G试验和GM试验阳性率为分别为70.00%(28/40)和75.00%(30/40);50例患者胸部CT检查异常;病死率为17.65%(9/51);患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时间大于好转组,死亡组患者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温州地区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常 < 50个/μL,临床表现多样化,及时抗真菌治疗和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基线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3月~2017年5间本院收集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基线52株,对其进行9种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试验,分析对不同药物耐药比例以及同类药物交叉耐药情况。结果 9种二线抗结核药物中,耐药比例顺位依次为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均占59.6%,31/52)莫西沙星(占30.8%,16/52)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均占9.6%,5/52)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均占7.7%,4/52)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均占5.8%,3/52)。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呈完全交叉耐药,与莫西沙星交叉耐药比例占51.6%(15/31);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呈完全交叉耐药,与卷曲霉素交叉耐药占60%。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基线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其他二线抗结核药物亦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因此,在制定起始有效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前应完善二线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涂片阳性的202例疑似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基因芯片检查,去除液体培养实验结果为污染与阴性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原因的37例,以液体药敏实验为金标准,共165例患者中分析对利福平、异烟肼和MDR(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基因芯片对利福平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和93.1%;对异烟肼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和96.2%,对M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和95.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乳酸脱氢酶(LDH)、CD4+ T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2年2月于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15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0例合并PCP患者为研究组(AIDS/PCP组),145例肺部无感染患者为对照组(AIDS组)。检测两组患者1-3-β-D葡聚糖、LDH、CD4+ T淋巴细胞、CRP水平,构建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模型、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决策树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1-3-β-D葡聚糖、LDH、CD4+ T淋巴细胞、CRP联合检测对AIDS合并PCP的诊断效能。结果:AIDS/PCP组的1-3-β-D葡聚糖、LDH、CRP水平显著高于AIDS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AI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构建的MLP神经网络模型1-3-β-D葡聚糖、LDH、CD4+ T淋巴细胞、CRP联合检测诊断AIDS合并PCP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88.97%、86.47%、87.6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CHAID决策树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70.34%、84.12%、77.78%,AUC为0.871;Logistic回归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89.66%、84.71%、86.98%,AUC为0.939。结论:MLP神经网络模型联合1-3-β-D葡聚糖、LDH、CD4+ T淋巴细胞、CRP检测对AIDS合并PCP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外周血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93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的ADA、LDH水平和外周血T-SPOT.TB结果,比较两组间ADA、LDH及T-SPOT.TB结果的差异同时分析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效能。 结果 TBP组患者ADA、LDH、T-SPOT.TB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TB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P组ADA、LDH水平中位数均高于非T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中ADA、LDH水平和外周血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AUC分别为0.904、0.875和0.785,敏感度分别为90.00%、88.00%和86.00%,特异度分别为82.80%、76.30%和70.97%。胸腔积液ADA、LDH和外周血T-SPOT.TB三者联合检测时AUC最大,为0.937,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97.00%。 结论 胸腔积液中ADA、LDH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温州市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RR-MTB)的耐药情况,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4例MDR/RR-TB患者的菌株与临床资料,对菌株进行WGS。分析菌株对1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同时绘制耐药情况弦图,以及准广泛耐药结核(Pre-XDR-TB)与广泛耐药结核(XDR-TB)菌株耐药情况热图。结果:54例患者中,男性占75.93%,>45岁占50.00%,温州本地户籍占83.33%,无固定职业占92.59%,治疗类型中复治占40.74%。患者性别(男、女)间,年龄(<30、30~45、>45岁)间,户籍(本地、外地)间,职业(无固定职业及体力劳动者、非体力劳动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治与复治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株菌株对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利福平(100.00%,54/54)、异烟肼(83.33%,45/54)、链霉素(50.00%,27/54)、乙胺丁醇(38.89%,21/54)、吡嗪酰胺(35.19%,19/54)、氟喹诺酮类(24.07%,13/54)、丙硫异烟胺(24.07%,13/54)、卡那霉素(9.26%,5/54)、阿米卡星(9.26%,5/54)、卷曲霉素(9.26%,5/54)、对氨基水杨酸(7.41%,4/54)、利奈唑胺(1.85%,1/54);对贝达喹啉、环丝氨酸、氯法齐明未产生耐药。共检出65种基因突变类型,以katG_S315T(35株,占77.78%)、rpoB_S450L(26 株,占48.15%)、embB_M306V(11株,占52.38%)、rpsL_K43R(21株,占77.78%)、gyrA_D94G(4 株,占30.77%)突变多见。检出3株(5.56%)XDR-TB菌株和10株(18.52%)Pre-XDR-TB菌株。结论:温州市MDR/RR-TB患者以本地、中老年、无固定职业、男性为主,复治比例较高。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丙硫异烟胺的耐药率较高,以katG、rpoB、embB、rpsL、pncA、gyrA 基因突变为主,对贝达喹啉、利奈唑胺、环丝氨酸、氯法齐明等耐药率较低。MDR/RR-TB中Pre-XDR-TB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耐药基因芯片检测在复治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基因芯片检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161例复治肺结核感染菌株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性,并与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检测结果比对,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耐药基因芯片检测与BACTECMGIT960药敏检测结果一致率为88.46%(92/104),灵敏度为88.52%(54/61),特异度为88.37%(38/4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52%(54/59)和84.44%(38/45)。与BACTECMGIT960药敏检测相比,MTB耐药基因芯片法检测耐RFP、INH、SM、EMB的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4.62%(88/104),84.62%(88/104),86.54%(90/104),85.57%(89/1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42/57),79.25%(42/53),77.78%(28/36),50.00%(12/24);97.87%(46/47),90.20%(46/51),91.18%(62/68),96.25%(77/8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7%(42/43),89.36%(42/46),82.35%(28/34),80.00%(12/15);75.41%(46/61),80.70%(46/57),88.57%(62/70),86.52%(77/89)。在59株耐药基因突变菌株中,rpoB基因突变占72.88%(43/59),katG+inhA基因突变占79.66%(47/59),rpsL基因突变占57.63%(34/59),embB基因突变占25.42%(15/59),多重耐药菌株占耐药菌株的74.57%(44/59)。结论耐药基因芯片法与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药敏检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成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快速有效的方法,在复治肺结核患者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联朋  朱守宽  毛婷婷  李焕铮  唐少 《浙江医学》2021,43(7):778-780,788
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31日至3月16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VID-19住院患者66例(阳性组),均根据临床诊断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确诊为COVID-19。选取同期根据临床诊断和SARS-CoV-2核酸检测排除COVID-19的发热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CLIA对116例研究对象的229份血清进行SARS-CoV-2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CLIA检测SARS-CoV-2IgM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54%(103/179)、92.00%(46/50)、92.26%(103/107)、37.70%(46/122);检测IgG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7%(158/179)、96.00%(48/50)、98.75%(158/160)、69.57%(48/69);联合检测IgM和IgG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3%(159/179)、88.00%(44/50)、96.36%(159/165)、68.75%(44/64)。IgM抗体与IgG抗体可在0~7d检出,随着病程进展阳性率逐步升高,在22~28d阳性率均到达顶峰,此后IgM抗体阳性率逐渐降低,而IgG抗体阳性率依旧维持较高水平。结论CLIA检测SARS-CoV-2抗体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病程的22~28d检测阳性率最高,该方法简便、快捷,在COVID-19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