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 (U 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3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UA,分析 UA水平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利尿剂的使用、肾功能、心胸比率、心室、心房大小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后血 U A水平分别为 (4 94 .2 8± 181.4 7) μmol/ L 和 (387.6 4± 171.4 8) μmol/ L(P <0 .0 0 1) ;治疗前心功能 、 、 级的U A水平分别为 (36 9.0 0± 96 .5 7) μmol/ L,(4 76 .14± 14 4 .2 6 ) μm ol/ L 和 (5 88.30± 2 13.14 ) μmol/ L(均 P <0 .0 1) ;U A与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和右心室舒张期内径呈正相关 ;未用利尿剂与用利尿剂者的 UA水平、肌酐 (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心功能 、 、 级患者的 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清 UA水平明显升高 ,心衰越重 ,U A水平越高 ,UA是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自1964年第1代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问世至今,可供临床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已超过40种,其发展方向的总趋势是向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高效、长效及更有利于临床治疗的方向发展.阿罗洛尔(商品名Almarl)是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α、β受体阻滞剂,被称为第4代β受体阻滞剂[1],现将其药理作用及应用近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2年始 ,龙岩市按卫生部统一部署 ,将乙型肝炎(乙肝 )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计免 )管理 ,1996年以后 ,重组酵组基因 (基因 )乙肝疫苗逐渐替代血源乙肝疫苗。为了解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及大面积开展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给今后更好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1999年 4~ 5月 ,在全市 7个县 (市、区 )开展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采用组群抽样法抽取全市 7个县(市、区 ) 2 10个行政村 (居委会 ) 1~ 3龄儿童 1484名 ,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一般情况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并用微型塑料管采集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龙岩市2009年—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龙岩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岩市2009年—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 2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3.0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月—7月、11月—12月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病例以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0.32%。结论学校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积极开展15岁以下儿童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尽最大限度保护易感儿童,切实降低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姚丽新  莫伟敏  唐玭 《华夏医学》2012,25(2):241-243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通液治疗患者的护理,使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达到早日受孕的目的。方法: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在月经干净3~7d进行输卵管通液治疗,通过精心护理,使输卵管通液治疗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100%患者顺利完成当次手术,95%患者完成全疗程手术。结论:患者积极配合输卵管通液治疗,明显提高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受孕的成功率,临床上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临床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分析医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15 000例女性患者外阴阴道送检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属,鉴定所得标本的菌种属性,分析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000份标本进行检测,检测出1 980份有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检出率为13.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415株占71.5%;耐药率最高的是伊曲康唑,耐药率达28.88%,氟康唑为10.44%、伏立康唑为11.52%,但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氟胞嘧啶几乎全部敏感。结论 女性外阴阴道的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且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程度,因此要加强临床对于假丝酵母菌属的检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准确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检查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宫腔粘连患者,全部患者均行Omniview检查与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结果为金标准评价Omniview检查诊断宫腔粘连的效能。结果 Omniview检查诊断宫腔粘连的准确度为88.37%,与宫腔镜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Omniview检查诊断不同宫腔粘连程度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结果如下:中央型粘连:90.00%、96.36%、94.67%,周围型粘连:95.52%、75.00%、93.33%,混合型粘连:93.65%、100.00%、94.67%,Omniview检查诊断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总体符合率为94.68%,与宫腔镜结果相符(P>0.05)。结论 Omniview检查在宫腔粘连程度判断中结果可靠,能够有效检出中央型粘连、混合型粘连病例,但在周围型粘连诊断中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水平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胰岛素注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5月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成人病房的169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基本资料问卷、胰岛素注射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169名临床护士中,指南知晓率为82.84%(140/169),95.86%(162/169)的护士有患者教育经历,胰岛素注射针刺伤发生率为14.79%(25/169),90.53%(153/169)的护士有接受胰岛素注射系统培训的需求。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问卷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60.00(45.00,70.00)]、[50.00(49.00,50.00)]和[85.00(82.00,85.00)]分,问卷总分为[189.00(178.50,200.50)]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指南、接受胰岛素注射操作培训、胰岛素注射针刺伤经历是护士胰岛素注射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的胰岛素注射信念、行为处于较高水平,胰岛素注射知识仍欠缺。在临床胰岛素注射相关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强化并维持胰岛素规范注射的信念及行为,强调胰岛素注射安全,并结合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与规范,提高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用于治疗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中盆腔脏器脱垂达到POP-Q分期Ⅱ~Ⅲ期的患者16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全盆底重建组81例和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组88例。按照规范化标准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中对合并盆底功能障碍进行对应处理。围手术期记录患者相应情况,检测手术主客观满意度。所有患者纳入随访,填写盆底功能障碍及性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结果骶骨固定术组平均年龄比较[(43.78±7.63)岁vs.(53.01±10.50)岁],两组绝经概率比较(33.0%vs.60.5%),术前压力性尿失禁(SUI)概率比较(46.1%vs.65.4%)显著低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相比,骶骨固定组手术出血量[(60.32±30.27)mlvs.(98.35±40.28)ml]、尿管留置时间[(1.90±0.90)dvs.(2.50±1.10)d]及子宫切除比例(30.7%vs.60.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时PFIQ-7及PFQI-20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2个月时,骶骨固定组的PISQ-12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远期预后良好。骶骨固定术改善POP患者性生活质量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