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I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I/乙愈合105例、II/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 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本单位烧伤病房流行的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以棉拭子收集各类烧伤创面分泌物,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以GNS、GPS试剂盒行敏感试验。结果送检标本651份,阳性生长545份,G+球菌占66%:G杆菌占31%,真菌为3%;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检出率为61%,MRSA占97.4%,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检出率为18%;创面细菌伤后10d以内以G杆菌为主,而10d以后以G+球菌为主:金葡萄球菌对亚胺硫霉素的敏感率为75%,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1)本病区烧伤创面金葡菌已占明显优势,而绿脓菌比例减少;(2)G+菌和G菌在创面的出现有一个时间分段:(3)MRSA检出率进一步增高:(4)已出现亚胺硫霉素的耐药菌株,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休克、应激反应及机体脂质过氧化是烧伤早期主要的损害形式.在此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尚无太多探讨。本实验采用大鼠30%体表Ⅲ“烫伤模型,通过对伤后3d内动物尿量、血清皮质醇以及血浆丙二醇含量的测定,借以观察伤后早期休克、应激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害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限制自由饮水的动物其尿量于伤后第1天明显下降,第2天略有回升,第3天再次下降;血清皮质醇于伤后第1天明显升高,第2天降低,第3天又一次升高;血浆丙二醛合量与血清皮质醇有相似的情况。尿量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和血浆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周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3椎)行PVP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内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后Cobb角。结果83椎中10椎骨水泥渗漏至椎体周围及椎间隙,1椎周围静脉内出现骨水泥。VAS评分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疼痛与稳定性上效果明确,治疗效果可在术后1 d后显现,1周内疗效稳定;PVP对椎体压缩无改善。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病例l,患者男,21岁,55o作表热成液烧伤,伤后第3天转入我院.去神志清楚,巩膜轻度黄染,·C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封面分布于四肢及署、背部,为IIo创面.创面布有大量暗红色粉状药物,尿色灯红。化验结果见:血常现基本正常,电杆质无明显异常,肝功能:白蛋白3**og/I,,球蛋白23川队,总胆红素引.46umol/L,间接胆红素29.84umo凡,直接胆红素则名2umol/L,谷雨持或自506UI.x院后经保肝对症处理和积极创面覆盖等措施,47d后患者痊食出院.病例人患者女,3岁,35964t表开水更饬,伤后第4天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34例.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患肢行走、负重和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适合于儿童四肢长骨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简便、微创、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于严重烧伤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严重烧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病变情况,以及血液、深静脉置管和创面等不同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表现为持续高热,血液、深静脉和导管等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心脏瓣膜形成赘生物,最终救治无效而死亡.结论 严重烧伤容易引发全身感染,进而发展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棘手,病死率高.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方法,其治疗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痂下水肿液(Subeschar tissue fluid,STF)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 STF 是烧伤后一“贮毒库”的概念。方法取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按20%比例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1,12,24h,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6-keto-PGF 1α,观察内皮细胞活力和形态改变,并用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 STF 与 HUVEC 一同孵育后培养液中LDH 活性和6-keto-PGF 1α含量逐渐升高,并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清对照组(P<0.01),且 STF 与 HU-VEC 共同孵育24h,内皮细胞活力下降,内皮细胞出现收缩,细胞间间隙增大,部分细胞脱落和坏死,而健康人血清未能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改变。结论 STF 可损伤内皮细胞,在烧伤后内皮细胞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烧伤早期犬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间的关系,探讨强烈应激状态下的免疫改变。方法抽取烧伤前1d,伤后2、6、12、24、48及72h血液为测定样本。用试剂盒测定血浆中皮质醇浓度,[3H]-TdR掺人法测定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转化率,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烧伤后2、6、12h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与血浆皮质醇浓度呈反向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呈正相关。结论烧伤早期的强烈应激反应是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烧伤早期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创面炎症反应及感染等方面探讨海水浸泡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10%体表面积深Ⅱ度烫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采用数字表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烧伤对照组和海水浸泡实验组,实验组大鼠烫伤后立即用海水浸泡4h。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感染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及IL-6含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NF-α[( 130.4±17.3) pg/ml]、IL-6[(320.5±28.5) pg/m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感染加重,创面愈合时间延长(P<0.05),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延迟,且海水浸泡可使烧伤创面肿胀、创面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加重。结论 大鼠烫伤后合并海水浸泡,可加重创面炎症反应及创面感染,抑制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