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宝杰  锡书毅 《医学综述》2022,(7):1446-1452,1457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综合采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挖掘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信号通路,构建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并分析关键基因的功能.方法 在NCBI-GEO数据库中筛选SARS-CoV-2感染相关的表达谱数据集,使用GEO2R分析并筛选DEG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阻断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39例因外伤、感染导致的小腿、踝关节、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3.5 cm×3 cm~9.0 cm×7.2 cm),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19例,结扎组20例,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对照组皮瓣面积4 cm×3.5 cm~10 cm×6.5 cm,在皮瓣近端结扎并离断小隐静脉;结扎组皮瓣面积5 cm×3 cm~10 cm×8 cm,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外踝后方分离结扎小隐静脉起始处。术后比较两组皮瓣肿胀发生率、青紫发生率、皮瓣完全成活率。末次随访观察成活皮瓣质地、皮瓣供区愈合、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3.5±8.6)月。5例皮瓣坏死,34例皮瓣完全成活。结扎组皮瓣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比47.37%,P<0.05),皮瓣完全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比73.68%,P<0.05);两组在皮瓣青紫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所有成活皮瓣质地、踝关节功能、皮瓣供区创面愈合及功能良好。结论阻断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9766(19532髋)名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结果检出可疑髋关节1370个,占7.01%,异常髋关节(DDH)18个,占0.09%,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0.13%),男性5个(0.05%),女性DDH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臀位产婴儿DDH检出率0.35%,明显高于非臀位产婴儿DDH髋检出率0.08%(P0.05)。有家族史的DDH检出率为0.22%,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DDH检出率0.07%(P0.05),体检髋关节可疑者DDH检出率为0.2%,明显高于体检髋关节为正常者DDH检出率。结论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DDH患病率为0.09%,女性、臀位产、家族史的DDH发病率高,应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4.
以球轴承窗式保持架与滚珠间的流体动压润滑问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滚珠 兜孔运动关系和力学分析的计算模型,建立了滚动轴承启动阶段和稳定运转阶段滚珠 兜孔油膜压力分布和油膜厚度的数值计算方法。以SKF61928MA轴承为研究对象,计算出轴承内圈转速、保持架角加速度,并研究了保持架兜孔尺寸对滚珠 兜孔润滑油膜的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转阶段,滚珠 兜孔间最小油膜厚度基本保持不变;在启动加速阶段,保持架加速度越大,油膜厚度越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肾脏雄激素调节蛋白杂合启动子Kap147/HAGT Kpn的细胞特异性,将HAGT Kpn片段克隆到pGL3 Kap147载体质粒上,通过细胞转染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证实Kap147/HAGT Kpn杂合启动子只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OK、LLC MK2细胞中具有活性,经20 nmol/L DHT处理后其活性增加了7~8倍。依据雄激素应答原件的保守性,将不同长度的HAGT Kpn亚片段克隆到pGL3 Kap147载体质粒上,经20 nmol/L DHT处理后,KpnI StuI和MscI KpnI两个片段能够使Kap147活性增强1~2倍,由此表明Kap147/HAGT Kpn杂合启动子依然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且受雄激素调控,KpnI StuI和MscI KpnI两个片段承担了雄激素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骨骺缺血对骺板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幼兔12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对幼兔小腿按照带骨骺腓骨移植时腓骨头切取方法细心分离双侧腓骨近端及血管。通过阻断髂总血管方法对腓骨近端骨骺血供分别阻断0、1和1.5小时。术后每周复查X线,观察并记录各幼兔腓骨头骨骺闭合时间。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腓骨骨骺闭合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缺血0小时组骨骺闭合时间为8.25±0.71周,缺血1小时组骨骺闭合时间为8.13±0.99周,缺血1.5小时组骨骺闭合时间为8.13±0.99周。三组腓骨骨骺闭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带骨骺腓骨移植过程中骨骺缺血时间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骨骺短期的缺血不会导致骨骺早闭。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骨骺缺血对骺板影响。方法 选择8周龄幼兔12只,随机分成3 组,分别对幼兔小腿按照带骨骺腓骨移植时腓骨头切取方法细心分离双侧腓骨近端及血管。通过阻断髂总血管方法对腓骨近端骨骺血供分别阻断0、1和1.5小时。术后每周复查X线,观察并记录各幼兔腓骨头骨骺闭合时间。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腓骨骨骺闭合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缺血0小时组骨骺闭合时间为8.25±0.71周,缺血1小时组骨骺闭合时间为8.13±0.99周,缺血1.5小时组骨骺闭合时间为8.13±0.99周。三组腓骨骨骺闭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带骨骺腓骨移植过程中骨骺缺血时间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骨骺短期的缺血不会导致骨骺早闭。  相似文献   
8.
【摘要】〓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可导致关节炎的发生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由于软骨缺乏血运,且不含祖干细胞,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受到限制,至今临床上尚未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受损关节软骨的修复。目前,生长因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和再生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能够诱导骨组织形成的一个独特因子,对关节软骨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但是,BMP的作用尚处于研究阶段,仍有较多问题需解决,故有必要对BMP修复关节软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检出异常髋关节(DDH)18个,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男性5个。根据Graf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病理分型,9髋为Ⅱb型,6髋为Ⅱc型,2髋为Ⅲ型,1髋为Ⅳ型。均采用Pavlik吊带治疗,间隔2周复诊1次,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发育变化。吊带治疗时间6~20周,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17髋经Pavlik吊带治疗后,经超声和X线片检查,相关指标达到正常,确认治愈。1髋在经Pavlik治疗过程中,经超声检查后,相关指标改善明显,58°α角60°。全部患儿均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Pavlik吊带对于Graf II型患儿治愈率高,而对于GrafⅢ、Ⅳ型患儿,Pavlik吊带治愈率降低,部分患儿需要进一步的后续治疗。超声检查可达到动态观察Pavlik吊带治疗效果的目的。早期超声检查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能早期得到Pavlik吊带治疗提供了可能,对减少患儿远期遗留畸形和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和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循证医学的根据。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KNI)等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排除研究对象为非成人的文献及结局指标与静脉血栓不相关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23篇文献,累计病例775 294例,其中10 325例静脉血栓,平均发生率(18.29±0.23)%。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70岁[OR =0.92,95%CI(0.87,0.97),I2 =33%,P =0.0030]、年龄≥ 80岁[OR =0.85,95%CI(0.76,0.96),I2 =68%,P =0.0090]、术中止血带的使用[OR=2.14,95%CI(1.36,3.38),I2 =0%,P =0.0010]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OR =0.95,95%CI(0.85,1.05),I2 =59%,P =0.32]、尼格罗人种[OR=0.40, 95%CI(0.11,1.48),I2=99%, P=0.1700]、高血压[OR=1.46,95%CI(0.87,2.45),I2 =91%,P =0.1500]、糖尿病[OR =1.11,95%CI(0.90,1.37),I2 =68%,P =0.3300]、类风湿性关节炎[OR =0.78,95%CI(0.38,1.56),I2 =89%,P =0.4800]、翻修[OR =1.14,95%CI(0.18,7.25),I2 =88%,P =0.8900]、下肢静脉曲张[OR =1.30,95%CI(0.83,2.04),I2 =29%,P =0.2500]、肿瘤[OR =1.11,95%CI(0.32,3.92),I2 =91%,P =0.8700]、心脏疾病[OR =1.19,95%CI(0.37,2.89),I2 =98%,P =0.9600]、肝肾疾病[OR =1.19,95%CI(0.84,1.67),I2 =0%,P =0.3200]不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年龄≥ 70岁、年龄≥ 80岁、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关注以上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