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剂量胺碘酮,对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胺碘酮组术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3次,术后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2次,之后减为0.2,每天1次,服1周后停药;常规组不服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胺碘酮组术后房颤发生率13.33%,转复率100%;常规组术后房颤发生率40%,1例出院时仍为持续房颤。胺碘酮组在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总持续时间均较常规组低(P<0.01)。结论:术前及术后服用低剂量胺碘酮对预防OPCABG术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三明治”法联合交界悬吊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返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A型主动脉夹层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采用“改良三明治”法联合交界悬吊技术治疗,保留自体主动脉瓣,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主动脉窦部内径和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时间11~18月,平均13.26±1.76月。术后1周主动脉瓣少量反流2例,无反流或微量反流20例,成形效果良好,随访期主动脉瓣少量反流3例,无反流或微量反流19例,成形效果良好。结论:“改良三明治”法联合交界悬吊保留主动脉瓣膜的根部重建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返流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可以取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一步明确急诊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同一术者实施的58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和504例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搭桥数目、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居住时间、二次开胸止血例数、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和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P=0.623)、左心室射血分数(P=0.387)、搭桥数目(P=0.423)以及术后一年全因死亡率(P=0.594)比较无显著差别;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P=0.011)、ICU居住时间(P=0.035)、二次开胸止血(P=0.039)、术后24 h引流量(P=0.000)、术后住院天数(P=0.006)以及术后输血量(P=0.003)上急诊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急诊组高于择期组(P=0.022)。结论急诊组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风险高于择期组,但两组患者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经典De Vega环缩术与Carpentier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在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24例应用Carpentier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行经典De Vega环缩术。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恢复良好。术后早期超声结果证实,两组患者三尖瓣成形效果均良好,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随访显示,Carpentier成形环组较经典De Vega组效果佳,经典De Vega组三尖瓣反流程度及例数多于成形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rpentier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效果优于经典De 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