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善的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子宫肌瘤病人,制订完善的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特殊护理程序并将其应用于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病人,观察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病人康复中的价值。结果:32例子宫肌瘤病人在完善的护理程序指导下,手术均获成功,病人康复较快,未发生任何护理不当和严重并发症,愈后良好。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使介入治疗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保进介入治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32例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全部经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摄影检查,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132例中,术前超声诊断乳腺癌121例,超声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物,边界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部分肿物可见穿入性血流信号及高阻血流频谱。超声未见异常6例,误诊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其他误诊病例5例。在钼靶X线摄影中则表现为毛刺状肿块,内见细微簇样钙化灶。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92例,未见异常3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7例。结论:超声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对肿决型乳腺癌有更高的准确性,其漏诊率相对于钼靶X线摄影为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64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64-MDCT)冠状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扫描时采用优化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材料与方法:连续选取行64-MDCT CTCA检查的患者100例,将心率控制在65BPM以下,根据扫描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确定管电流及管电压。第1组曝光期相及最大毫安输出均设定为75%R-R间期。第2组曝光期相设定为75%R-R间期,最大毫安输出设定为70%-80%R-R间期。扫描结束后,对两组之间的图像质量、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之间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有效剂量有统计学意义。第1组的ED值比第2组降低了20%。结论:优化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可以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说明64排螺旋CT在急诊检查中合理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的平片、64排螺旋CT多种重建图像,发现MPR、VR在急诊诊断中具有平片及普通CT不可替代的作用。结果53例经64排螺旋CT扫描重建后所有病例均发现了骨折,其中有5例鼻骨DR侧位平片未见明确骨折者。经MPR重建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空间移位、重叠程度,而且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具体数值,而VR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出骨折线的走形方向、骨碎片的数目及与邻近组织的空间关系。结论在急诊检查中合理利用64排螺旋CT的各项重建技术不仅可以避免漏诊情况的出现,而且也可以为临床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出严谨的治疗方案提供jf{足够多的影像依据,因此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做为急诊影像检查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平片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证实的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X线平片与MRI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X线平片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及关节间隙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62.5%、40.6%、3.1%、12.5%。结论:传统X线检查次于MRI,MRI是强直性脊柱炎较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对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CT对56例肾囊性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CT对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CT诊断符合率为94.3%。其中单纯性肾囊肿42例,多囊肾1例,不典型肾囊肿11例,包括出血性肾囊肿3例,钙化性肾囊肿2例,分隔性肾囊肿4例,钙乳症2例。囊性肾癌2例。CT能较好地显示它们的形态和特征。结论:CT对单纯性肾囊肿的诊断准确性不及超声,但对不典型肾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分别对64例经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椎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观察推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形态学变化,椎动脉颅外段的走行,管壁及椎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相互关系。测量椎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64例患者中有椎动脉异常表现者51例,横突孔异常者16例,钩椎关节增生者4例,椎动脉发育不良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椎动脉CTA比CDFI更有价值。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54例有明确鼻部外伤史病人,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为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结果:54例鼻骨骨折中,23例为单纯性骨折,2例为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21例,2例在鼻骨横断片上显示欠清,经多平面重建明确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显示鼻骨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表现。材料与方法:对130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显示有粥样硬化斑块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软斑块46处,纤维斑块50处,钙化斑块122处,混合斑块62处。结论:64排螺旋CT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检查方法,其测量结果准确、可信,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磁共振真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与DWI序列对肝脏血管瘤与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MRI动态增强证实的肝血管瘤与肝囊肿共107例,从所有的病例中选出平扫与增强后影像表现较典型的肝血管瘤与囊肿病灶,并以此为标准,分析True FISP序列中两种不同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特点来鉴别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准确性。结果:107例病例中,通过增强扫描证实肝血管瘤(HH)45例(75个病灶),肝囊肿(HC)62例(172个病灶);通过真稳态自由进动(True FISP)序列诊断为血管瘤69个病灶,诊断正确率91%,病灶信号强度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相比均有衰减,其余4个病灶因较小(小于0.3 cm)误判为囊肿,信号强度略低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通过通过真稳态自由进动(True FISP)序列诊断为肝囊肿(HC)161个病灶,正确率93.6%,病灶信号强度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比较相似或略高;11(6.3%)个病灶、因病灶较小或容积效应误判为肝血管瘤(HH),病灶信号强度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比较略低。结论:真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与DWI序列单独使用无需增强扫描可以鉴别肝血管与肝囊肿,但存在着局限性,利用各自独特的成像特点两者互补,提高对肝脏血管瘤与囊肿鉴别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