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产儿死亡54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2年来围产儿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年间围产儿死亡95例,占16.88‰,死胎64.84%,死产26.37%,新生儿死亡8.79%。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脐带因素、胎位异常、胎盘因素及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死亡主要因早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所致。结论 加强围产期监护,预防为主,提高产科质量,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胎盘病理改变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对ICP患治疗组、未治疗组各12例及正常妊娠孕妇12例胎盘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ICP胎盘组织病理观察可见绒毛水肿,绒毛间隙狭窄,合体细胞结节增多,血管合体膜增厚;正常组、治疗组上述病理改变发生率减少或减轻。结论:ICP患血胆汁酸升高,绒毛间隙狭窄是引起ICP的主要病理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密切监护,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1231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近10年我院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减少产后出血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我院住院患者产后出血12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年间产后出发生率为4、21%。经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初产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率比阴道分娩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原因以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多见,分别占68.89%和19、25%。后5年与前5年相比:产后出血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剖宫产率及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显著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抢救能力,掌握剖宫产指征,以达到减少产后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叶芳青  余衡兰 《贵州医药》1999,23(6):442-444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连续直肠内给药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有效性,及其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方法:随机将200例晚期妊娠孕妇分为2组,卡孕栓组、催产素组各100例,根据宫颈Bisshop评分连续直肠内放置卡孕栓剂量0.125~0.300mg,观察引产效果。结果:引产成功率及总有效率;卡孕栓组为93%及100%,催产素组75%及88%,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卡前列甲酯栓连续直肠内给药是晚期妊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及中西医治疗ICP的效果。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共216例ICP,比较治疗组102例及未治疗组114例效果。结果:216例ICP中围产儿死亡7例,占32.4‰,胎儿窘迫率36.1%,早产率17.1%,新生儿窒息率4.17%。通过中西医药物治疗及密切监护,治疗组较未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胎儿窘迫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加强高危门诊的产前检查,对ICP孕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动态监测血生化指标、胎儿宫内情况及胎盘功能,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应用7.5%纯中药复方制剂洁尔阴洗液冲洗会阴200例,每日2次与应用0.2%碘伏液冲洗会阴175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甲级愈合率96%,对照组为92.9%;轻度感染率治疗组为4%,对照组为5.3%,感染率治疗组为1.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以皮肤瘙痒和肝内胆汁淤积为特点的严重并发症,因其围产儿患病率、病死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高,被认为是对胎婴儿威胁较大的高危妊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孕期有皮肤瘙痒的孕妇进行早诊断,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蒋小亚  叶芳青  朱亚莉 《贵州医药》2002,26(10):904-905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常见合并症 ,属高危妊娠 ,直接危及母儿生命 ,是孕产妇死亡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分析了我院自 1 986~ 2 0 0 0年 1 5年间 ,1 2 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 ,旨在探索其影响母儿预后的有关因素以及如何减少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2 0例中 ,年龄 1 9~ 3 7岁 ,平均2 5 5岁 ;初产妇 94例 ,经产妇 2 6例 ,孕周 2 8~ 43周。所有病例心脏病诊断根据病史、心脏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而确诊。心功能分级采用 1 964年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心功能分类法[1 ] 。1 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孕妇血浆叶酸、Vit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了解其与发生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3月~2005年6月在产科门诊及住院妊娠中、晚期孕妇以及健康育龄妇女,测定血浆叶酸、VitB12 400例,同时测血浆Hcy 165例,采用酶免疫检测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叶酸及Vit B12测量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①正常非孕妇女、孕12~27+6周、28~36+6周、37~42周及产后的孕妇血浆FA、Vit Bi2及Hcy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妇并发妊高征、贫血、心肌缺血或损害及胎儿异常者与正常晚孕组及正常非孕组血FA、Vit B12及Hcy异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孕妇妊娠期缺乏叶酸及Vit B12,将可能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对母儿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孕妇血铅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孕妇及新生儿血铅水平现状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及住院的孕妇155例及新生儿脐带血30例,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血铅含量的测定,观察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155例孕妇血铅值为0.375±0.12μmol/L,中位数0.35μmol/L,≥0.483μmol/L者22例,占总例数的14.19%;30例新生儿脐带血铅中位数为0.21μmol/L。②125例中晚期孕中63例有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异常组)较62例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正常组)血铅值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孕妇血铅值≥0.483μmol/L者有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者多于孕妇血铅值<0.483μmol/L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血铅值明显增高,尤其是≥0.483μmol/L者可致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病率增加,本组孕妇及新生儿血铅水平高于其他省、市,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