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某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92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盲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46例则加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其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情况以及有腔内残留物清除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个月内的再次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流产手术后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和提高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 77T突变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目前多数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子 ,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并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立止血在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立止血对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术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镜下活检术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局部用药组(对照组):即活检术时局部应用1:10000肾上腺素盐水镜下止血治疗;联合用药组(立止血组):即在活检术前静脉注射立止血1 ku,活检时局部应用1:10000肾上腺素盐水镜下止血治疗.每次活检术后观察患者伤口出血量,判定出血程度.结果 立止血组患者活检术后出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注射立止血在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术中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过敏反应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调查分析了我院近1年来应用葛根素或普乐林静脉滴注引起的过敏反应情况,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多见为发热,最严重为休克,还有皮疹、溶血、腹痛等,而且可能为多种表现同时存在,该药过敏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巨气管支气管症(tracheobronchomegaly,TBM)又称莫-昆综合征(Mounier-Kuhn syndrome),是一种较罕见的、以气管和主支气管显著扩张伴反复感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现报告1名患者反复多次就诊最终确诊为该病的病例1例,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5岁,北京人,主因"慢性咳嗽、咳痰伴喘憋20年,加重近2周"于2011年10月18日入  相似文献   
7.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目前多数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并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关联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是否为中国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 92例PTE患者 ,以及年龄、性别与PEG患者匹配的、来自同一区域的 92名对照者的MTH FRC677T基因多态性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上述 92对入选对象的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浓度。结果 :①PTE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突变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3 0 .4%和 2 9.4% ,2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5 0 %和 47%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TT型与CC型比较发生PTE的相对危险度OR =1 .2 2 ,95 %CI为 0 .5 9~ 2 .5 1 ,表明TT基因型不增加PTE患病的危险性。②PTE组血清Hcy浓度为 ( 1 7.1± 9.3 9)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3 .8± 7.4) μmol/L],P =0 .0 3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增加了PTE患病的危险性 (OR =3 .67,95 %CI为 1 .84~ 7.3 1 )③PTE组CC、CT、TT 3种基因型的Hcy浓度分别为 ( 1 4.8± 6.5 ) μmol/L、( 1 5 .8± 7.3 ) μmol/L、( 2 1 .5± 1 1 ) μmol/L ,对照组对应基因型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 ( 1 2 .1± 5 .2 ) μmol/L、( 1 1 .9± 7.0 ) μ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消旋乳酸(PDLIA)棒在治疗骨骺骨折中的疗效及其对骺板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PDLLA棒治疗骨骺骨折21例,评价骨折愈合、骺板生长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l例术后骨折均愈合良好,依据国内肖睿等功能评估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6%.结论 PDUA棒是固定骨骺骨折可行的内固定材料,且不会对骺板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可吸收张力带(可吸收螺钉或棒和可吸收线)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疗效。方法:采用2种张力带固定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骨端治疗33例肘内翻。可吸收张力带固定组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3~24岁,平均16岁;术前内翻角为17°~34°,平均26°。金属张力带固定组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2~22岁,平均14岁;术前内翻角为17°~40°,平均29°。根据术后畸形矫正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9个月,平均37个月。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可吸收张力带组优13例,良2例,差0例;金属张力带组优15例,良2例,差1例。2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可吸收张力带是固定肱骨髁上截骨治疗肘内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无须Ⅱ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简单方便,降低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