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利用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进行脑血容量(CBV)检查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诊断为脑缺血疾病并接受介入治疗的20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对比剂方法进行了灌注CT(PCT)和平板CT(FDCT)的检查,采用配对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在不同部位、不同血管条件下的CBV差异。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FDCT和PCT检查,两种方法均未见明显的两侧灌注差异,但与健侧相比,患侧CBV有减少趋势。两种方法所得数据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68,提示两者显著相关。Bland-Altman检验提示两种检查方法的同一部位差异值平均为-0.25±2.79,FDCT-CBV数值较PCT-CBV数值略低。结论 FDCT-CBV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所得结果与PCT-CBV无明显差异。FDCT-CBV可以在手术全过程中提供全脑功能影像,增强了手术计划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再通前后脑血容量变化,探讨平板CT(FDCT)脑血容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术前病人TIC1分级均为0级。均采用机械血管再通技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即刻完成FDCT脑血容量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双侧半球脑血容量变化及手术对其影响。结果术后TICl分级2级4例,3级5例。术前病侧脑血容量明显低于健侧(P〈0.001),血管再通术后病侧脑血容量明显升高(P=0.002),术后双侧半球脑血容量无明显差异(P=0.376)。结论FDCT脑血容量检测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显示病侧脑血容量明显下降,且该方法可在导管室内完成,缩短检查时间,有助于为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影响肺腺癌(LUAD)的关键基因,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对LUAD预后的影响。方法: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GSE118370和GSE136043芯片数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LUAD相关数据。采用R软件分析共同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clusterProfile R包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筛选连接度排名前10位的关键基因,GEPI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分析正常肺组织和LUAD组织中关键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及不同分期LUAD组织中关键基因表达情况。关键基因免疫浸润分析和生存分析获取关键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筛选DEGs 428个。GO分析,LUAD的DEGs在主要富集于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生物过程(BP)方面、细胞基部等细胞组分(CC)方面和细胞外基质(ECM)结构形成等分子功能(MF)方面。KEGG分析,...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医师通过主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序列对疾病进行诊治,但判读结果因医生的个人经验而有所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彩色编码技术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不仅方便了图像辨识,还提供更多的生理学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在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7-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与介入科诊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或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分析并发症及活检阳性率.结果 13例患者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其中肝细胞癌射频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nspace iPilot三维导航技术在血管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及操作技巧。方法对6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三维导航技术下行EVGE,术前在升主动脉行旋转血管造影,将旋转采集图像传入工作站,重建主动脉三维图像。在工作站中从不同角度观察主动脉夹层图像,选择最佳工作角度。利用Inspace iPilot技术,在最佳工作角度下,将主动脉夹层三维图像的二维投照和实时透视相叠加。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依据三维导航图像确定锚定部位,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EVGE。结果 6例患者EVGE均获得成功,无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封闭、内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6个月,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无截瘫发生。结论 Inspace iPilot三维导航技术下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精确度高,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