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春幸  高兴林  林琦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8):1431-143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疾患,该病有较高的心脑血管并发症。OSAHS患者炎症因子分泌异常,炎症因子可通过各种机制参与血管病变。以下就OSAHS患者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动物模型肺组织中的凋亡蛋白: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半胱氨酸蛋白酶-10(Caspase-10)的表达,探讨COPD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健康SPF级、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适应性饲养2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COPD组采用自制香烟烟雾暴露箱行香烟(含尼古丁0.9 mg,焦油12 mg)烟雾暴露;健康对照组放入另一相同的烟雾发生器中,不燃烧香烟,自由呼吸新鲜空气,自由饮食饮水。两组小鼠均于第91天处死。取肺组织行常规石蜡包埋,运用HE染色、电镜对肺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Apaf-1、Mfn2、Caspase-10蛋白表达水平;用原位检测法测定两组小鼠肺组织内细胞凋亡率。结果 COPD组小鼠形态学结果符合COPD临床病理形态学改变,肺功能提示存在气流受限;COPD组凋亡蛋白Apaf-1、Mfn2、Caspase-10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PD组肺组织内皮细胞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凋亡蛋白Apaf-1、Mfn2、Caspase-10可能通过多种凋亡途径共同促进了COPD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2011年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2例,年龄43~72岁;女38例,年龄41~67岁。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首先开展常规基础治疗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密切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及资料并详细记录。结果分析观察数据及资料可知,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都获得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有效率72.5%。结论在施行常规基础治疗工作前提下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措施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较为显著,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探讨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AECOPD确诊患者108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人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分别用肺功能分析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同时对血清25-(OH)Vit D、IGF-1及SF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25-(OH)Vit D与IGF-1、SF水平及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25-(OH)Vit D、IGF-1、FEV1%pred及FEV1/FVC水平分别为(16.75±6.49)μmol/L、(78.12±19.25)ng/mL、(48.03±9.15)%及(47.06±7.52)%,明显低于对照组(43.08±4.26)μmol/L、(152.64±12.01)ng/mL、(87.16±6.24)%及(79.53±4.5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 及CD8 细胞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各29例,16例重度OSAHS患者同时进行nCPAP治疗1月。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和CD8 细胞分别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活化的CD4 及CD8 细胞分别占全部CD4 和CD8 细胞的百分比。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轻度、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CD4 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71.0%±8.0%、65.0%±4.5%、54.2%±6.8%及43.0%±4.7%;CD8 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4.4%±8.7%、30.3%±5.0%、40.4%±7.0%和49.4%±6.7%。CD4 细胞的活化率分别为4.4%±0.5%、5.0%±0.6%、8.1%±0.5%和9.7%±0.7%;CD8 细胞的活化率分别为7.5%±0.7%、8.2%±0.5%、12.0%±1.1%和13.3%±1.1%。两两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重度OHAHS患者nCPAP治疗后,CD4 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明显上升;而CD8 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则明显下降。CD4 及CD8 细胞的活化率均明显下降。两两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②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OSAHS的严重程度与CD4 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与CD8 细胞、活化的CD4 及CD8 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432、0.5166、0.4315、0.4761)。结论OSAHS患者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T细胞包括CD4 细胞及CD8 细胞有异常活化,且病情加重以上变化更明显,nCPAP可逆转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PD患者营养不良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凋亡及其细胞表面Fas、FasL、Bcl-2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凋亡率、及其表面Fas、FasL、Bcl-2抗原表达水平,测定体质指数、三头肌皮皱厚度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1.COPD患者外周血中CD4+的凋亡及其表面Fas、FasL抗原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营养不良组又高于营养正常组,而其表面Bcl-2的抗原表达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CD4+凋亡及其表面CD4+Fas、CD4+FasL的表达均与体质指数负相关,而CD4+Bcl-2与体质指数则呈正相关。结论营养不良促进COPD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Fas/FasL,Bcl-2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根据肺功能分级标准分为A组24例(GOLDⅠ级)、B组19例(GOLDⅡ级)、C组20例(GOLDⅢ级)、D组17例(GOLDⅣ级),根据随访6个月内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8)和预后不良组(n=22);同期纳入80例COPD稳定期(SCOPD)患者作为SCOPD组及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及计算NLR、PLR、PCT、CRP、IL-6水平、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 对照组、SCOPD组、AECOPD组FEV1、FEV1/FVC依次降低,PCT、CRP、IL-6、NLR、PLR依次升高(F=415.603、344.576、700.091、1 478.186、561.854、332.932、125.060,P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共172株,设为观察组;再选取非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共238株,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药敏试验结果、感染部位及感染的病区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172株菌株中,产AmpC酶率为47.1%(81/172);对照组238株菌株中,产AmpC酶率为17.6%(42/238),两组菌株的产AmpC酶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χ2=19.8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性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方法,以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共计128例,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年收治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咳痰、咳嗽消失时间及发热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51,P=0.008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患者的症状改善更明显,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