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系指头部外伤后 ,首次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未发现颅内血肿 ,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检查或血肿清除后在脑的不同部位又发现血肿。我院 1 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肿 58例 ,均经CT检查发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8例 ,男 3 8例 ,女2 0例 ,年龄 1 2~ 68岁 ,平均年龄 2 8.3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42例 ,跌伤 4例 ,坠落伤 5例 ,打击伤 7例。着力部位 :额部 1 1例 ,颞部2 5例 ,顶部 7例 ,枕部 1 5例。合并颅骨骨折3 1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记分 (GCS) 1 3~ 1 5分 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以15岁以下患者居多,占64.3%;病灶多位于一侧基底节区,占52.9%;预后良好16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及时诊断并采取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的分布,探讨其分布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20例选自河源市人民医院及南方医院2001—03/2004-03的住院患者,入院距发病时间1h~3d并经CT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且在3个月以上,年龄18~45岁。选择120名自愿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析两组载脂蛋白E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4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型E2/4,E3/4,E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等位基因频率以E3最多,E4次之,E2最少(40.83%,37.92%,21.25%)。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以E3最多,E2次之,E4(76.67%,15.00%,8.33%)最少。⑧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等位基因E4的频率明显升高,E3频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E4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3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E4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E3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对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方法将120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并椎管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其中A1组30例,A2组30例;B组60例,每天行2次腰椎穿刺术并椎管内注射抗生素,但不持续引留,其中B1组30例,B2组30例;A1、B1组脑脊液白细胞数为500×106~10000×106/L,A2、B2组脑脊液白细胞数为20×106~500×106/L。结果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感染控制病例数方面,A1与B1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2与B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术后脑脊液白细胞数在500×106/L以上的颅内感染,腰大池持续引流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但对脑脊液白细胞数在500×106/L以下的颅内感染,每天仅需行2次腰椎穿刺术并椎管内注射抗生素即可,无需采用腰大池持续引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症,具有死亡率较高的特定.该研究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的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该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共150例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以及入院后1、3、5和7d时抽取外周血并检测IL-2、IL-10、TNF-α和CR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笔者发现CRP水平和TNF-α水平都和损伤程度相关.此外,CRP水平和TNF-α水平也都可以预示疾病的转归.结论 CRP水平和TNF-α水平和颅脑损伤的病情与进展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CT表现,将选取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无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颅骨骨折的比例、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29例,良好9例,死亡16例;GCS评分3~5分13例,单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B组43例,良好28例,死亡10例;GCS评分3~5分9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是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主要表现之一,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多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外伤性脑梗死5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经过及其预后。43例患者接受了骨瓣扩大减压手术治疗,9例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定出院时及出院后随访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出院时,恢复良好9例(17.31%),中残9例(17.31%),重残14例(26.92%),植物生存3例(5.77%),死亡17例(32.69%)。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经过及其预后。43例患者接受了骨瓣扩大减压手术治疗,9例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定出院时及出院后随访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出院时,恢复良好9例(17.31%),中残9例(17.31%),重残14例(26.92%),植物生存3例(5.77%),死亡17例(32.69%)。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68个月,平均随访31.0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最近一次随访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28.57%),中残8例(22.86%),重残6例(17.14%),植物生存2例(5.71%),死亡9例(25.71%)。本组患者共26例死亡,总的死亡率为50%。GCS评分:368个月,平均随访31.0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最近一次随访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28.57%),中残8例(22.86%),重残6例(17.14%),植物生存2例(5.71%),死亡9例(25.71%)。本组患者共26例死亡,总的死亡率为50%。GCS评分:38分组与>8分组死亡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积极的骨瓣减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术后血清IL-6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地塞米松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地塞米松治疗组(n=60),以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术后第1、3、7、10、14天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清IL-6、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CSS评分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术后第1天血清IL-6含量最高,第3天开始下降,第10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地塞米松治疗组各期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IL-6含量与单核细胞密切相关。结论血清IL-6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炎性病理生理过程,地塞米松可使血中IL-6含量降低,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GCS〉8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除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早期康复组在术后24-72h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开始早期康复程序,对照组仅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两组患者手术后康复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均由同一医师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FM积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FIM评定法)。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2个月FM、FIM评分均明显升高。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显示手术后康复治疗前两组的FM、FIM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的FM、FI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0.000)(见表1)。结论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