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病态性肥胖的疗效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5例病态性肥胖病人通过外科手术减肥的临床资料,其中Roux-en-Y胃旁路术3例,腹腔镜可调节性胃束带术1例,胃袖状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1例.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三种手术方式术后6月EWL分别为64.6%、17.51%、59.29%,体重均比术前下降明显,其中以Roux-en-Y胃旁路术及胃袖状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减重效果最好.结论 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效果确切,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改良真皮帽双环法行乳房缩小整形术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灵活应用真皮帽双环法行乳房缩小成形。方法:采用传统的双环法设计切口,外下象限辅助S形切口线,保留乳晕周围较大面积完整的真皮帽,切除乳房外下象限腺体组织,设计外上及内下两个腺体组织瓣交错连接固定成形,乳晕周围内外环真皮荷包缝合,修整乳晕周围及外象限多余皮肤,切口呈环形,辅助切口瘢痕较小。结果:术后三月随访,新乳房的大小和形态.乳头乳晕的位置和形态均满意,除具有良好的感觉及勃起功能外,还保留了泌乳功能。结论:用组织瓣旋转固定的改良真皮帽双环法行乳房缩小成形,手术操作简单,组织瓣及乳头乳晕供血丰富,组织损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翻转额肌瘢修复眼睑凹陷伴结膜囊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几年来采用翻转额肌瓣以治疗眼睑凹陷伴结膜囊狭窄畸形。轻度畸形只需采用翻转额肌肌瓣直接垫入上睑眼轮匝肌下层睑板上缘,结膜囊创面移植粘膜或皮片。重度畸形则需将翻转额肌瓣紧贴眶骨鼻侧壁经隧道移转至结膜囊底部覆盖植入物,肌膜表面移植粘膜或皮片。施术9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正常IGF-1水平的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应用血管生长抑制剂——人参皂甙(GS)Rg3后,IGF-1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敲除鼠(IAD鼠)及对照鼠建立原发乳腺癌模型,应用GSRg3进行干预治疗,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g)表达水平,同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LID鼠乳腺癌的发生率低于对照鼠(P〈0.05);LID鼠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LID鼠乳腺癌组织中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较对照组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和PDGF-B基因较对照组下调;应用GSRg3后,LID鼠乳腺癌组织中VEGFa、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DGF—A和FGFR-2基因较对照组上调,而IGF1和TGF-β1基因较对照组下调。结论IGF1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血管生长密切相关。血管生长抑制剂可能通过IGF-1及TGF-β1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正常水平的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应用人参皂甙(GS)Rg3后IGF家族及血管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Ⅰ基因敲除(LID)鼠及对照鼠建立原发性乳腺癌模型,应用GSRg3进行干预治疗,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乳腺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①LID鼠组小鼠的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及大小均低于对照组;②IGF家族及血管生长相关基因的变化:LID鼠组肿瘤组织中IGF-Ⅰ、IGFBP-4、IGFBP7、FGF-1、FIGF、Ang-1、HGF、TGF-β1基因较对照组上调,IGF-Ⅱ、IGF-ⅡR、IGFBP2、IGFBP3、IGFBP-5、FLT1、Ang-2、FGFR-2、PDGFa、PDGFb、THBS-1、Col18al基因较对照组下调;应用GSRg3组IGFIR、IGFIIR、IGFBP-2、IGFBP-3、IGFBP5、VEGFa、Ang-2、EGF、EGFR、PDGFa、FGFR-2、THBS-1、Col18a1基因较对照组上调,而IGF-Ⅰ、IGFBP-4、IGFBP-7、TEK、TGF-β1基因较对照组下调。结论IGF-Ⅰ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血管生长密切相关。GSRg3可能通过IGF-Ⅰ及其结合蛋白、TEK、TGF-β1、THBS-1及Coil8a1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1岁,因"左乳糜烂13年"入院.1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乳头搔痒、糜烂、溢脓,且逐渐向周围扩展.当地医院诊断为"乳头湿疹",予以搽剂及其他对症处理.于8年前行"乳头乳晕局部切除术"(术后未行病理检查),伤口愈合不良,溃烂面积继续扩大,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巨乳缩小术常见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玮  黄立  叶子荣  冯幼平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61-1362,I0005
目的:比较巨乳缩小术常用的临床手术方法,探讨各自的适应证。方法:对15例巨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垂直双蒂法7例,双环法8例。观察术后乳头乳晕血运及乳房外形。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恢复良好,无乳头乳晕坏死,乳房外形均满意。结论:垂直双蒂法较适用于中重度巨乳症,双环法较适用于轻中度巨乳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实用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在内眦赘皮上设计W形皮瓣,通过手术达到开大睑裂和加强其他手术效果的目的。结果:97例(194只眼)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95例(190只眼)效果满意,2例(4只眼)经再次手术调整,内眦赘皮均矫正充分,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本方法可对不同程度内眦赘皮进行充分矫治,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手术瘢痕不明显,可与重睑手术同期完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们近几年来采用翻转额肌瓣以治疗眼睑凹陷伴结膜囊狭窄畸形。轻度畸形只需采用翻转额肌肌瓣直接垫入上睑眼轮匝肌下层睑板上缘,结膜囊创面移植粘膜或皮片。重度畸形则需将翻转额肌瓣紧贴眶骨鼻侧壁经隧道移转至结膜囊底部覆盖植入物,肌膜表面移植粘膜或皮片。施术9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三种眼袋整形术式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袋多发于35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眼袋一旦形成,容易使人显得苍老。但由于女性爱美之心强于男性,因此,要求行眼袋整形手术的女性人数多于男性。我院美容中心1989年至2002年10月,共行眼袋整形术1594例,笔者现将临床常用的三种眼袋整形手术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