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看拳击     
拳击场上,一人连声大喊:“上勾拳!上勾拳!”身边一位感到很奇怪,于是问道:“您为什么老喊上勾拳?”“这样,可以击中对方的下巴。”“那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定位研究成人鼻中隔软骨的主要生化成分,为临床进行鼻中隔软骨移植提供试验依据及理论指导。方法:取7具成人尸体鼻中隔软骨标本,每具均分为5个区域,标记为a、b、c、d、e区。采用生化分析测定鼻中隔软骨主要成分:软骨细胞、胶原蛋白和硫酸糖胺聚糖(sGAG)的相对湿重。结果:每mg湿 软骨片段平均含有(22 900±2 900)个细胞,(60.3±6.4)μg胶原蛋白,sGAG的平均含量为每mg湿重(14.6±3.5)μg。软骨细胞数量和胶原蛋白在各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区和c区比,b区和d区的sGAG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a区和c区比,b区、d区和e区胶原蛋白和sGAG的比值显著减小(P<0.05)。结论:sGAG的含量在鼻中隔软骨表现出区域特异性的变化。sGAG沉积的局部形态与鼻整形或鼻重建术中着重保留的L型支柱形状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利用Readingman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从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对46例手指远端缺损创面急诊行Readingman皮瓣转移修复,其中指腹缺损28例,指背缺损6例,指端缺损12例;缺损面积:1.0cm×0.9cm^2.2cm×2.0cm,平均为1.2cm×1.3cm;皮瓣分布:掌侧28例,背侧6例,掌背侧联合12例,主、副瓣平均面积分别为1.8cm×1.2cm和1.4cm×0.8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手术用时35~48min,平均37.8min;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和创面换药;术后2例副瓣尖部红肿和小水泡,换药后愈合;1例副瓣蒂部神经刺激疼痛,3个月后自愈。在本组病例中,随访11个月以上的患者为:指腹缺损16例、指背缺损3例、指端缺损7例,除4例出现轻度钩甲畸形,其余患者皮瓣外观良好,质地饱满,色泽红润,无色素沉着;皮瓣和指体外形过渡自然,未见皮瓣臃肿及条形挛缩瘢痕;主、副瓣的两点辨别觉分别为3.3~6.2(平均4.5)mm和5.5~9.8(平均7.1)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8例,良11例,中7例,总优良率为84.8%。结论Readingman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术后皮瓣外观和感觉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指端缺损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4.
史吏  陈魁 《医学综述》2012,18(23):3942-3944
脂肪源性干细胞是一类可以自我更新、繁殖的干细胞,具有一般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和稳定的体外多代增殖能力。不仅能在不同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而且还能分泌一定数量的与细胞成熟有关的细胞因子及多种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和凋亡因子,并能通过旁分泌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促进其分泌Ⅰ、Ⅲ型胶原和纤连蛋白,促进胶原合成,可发挥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损伤修复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对联     
四君子讲八法降乌贼不用大戟二仙膏说四诊伏海龙专使虎杖天王怀至宝歌三仁颂四君献八仙长寿将军操巳戟战木贼擒乌蛇立十大功劳红娘子披凤凰衣,插金钗,将军一见喜白头翁捧麒麟竭,服丹砂,常山万年青徐长卿砒霜采腊梅白头翁拄虎杖上重楼刘寄奴含羞望春花天仙子坐松塔望江南天仙弹枇杷高奏神曲牵牛子耕遍生地熟地雷公吹铁笛惊醒云母白头翁采尽金花银花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较为常见,表现形式多样,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对其脊柱畸形予以矫正,并重建脊柱平衡。但因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如何最大限度对其生长发育能力予以保留的同时施以有效矫形,并有效规避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为当前临床关注重点。本文针对影像学与机器人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非融合手术等进行文献查证,并作综述。  相似文献   
7.
陈魁  史吏  高涌 《中华全科医学》2012,(2):284-285,3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经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每遇站立或活动后,下肢即肿胀、水肿,逐渐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皮肤色素沉着、硬化,甚至溃疡形成,经久不愈。PTS的发生跟多方面因素关系密切,主要为静脉回流障碍和瓣膜功能不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PTS  相似文献   
8.
9.
陈魁  史吏  潘浩  郑继行  艾鹏  陈聪  邓超频 《新中医》2018,50(8):53-5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 4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腿围差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凝血功能[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中医证候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等项目。结果: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 1.18%,对照组为7 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髌骨腿围差值、胫骨腿围差值、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DD、FIB、PT、APTT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血栓通联合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凝血,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