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康市某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原因,分析疫情发生特点,积累疫情处置经验,为以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建立病例定义,选取3所学校(A、B、C)全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所有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3所学校共发病132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7.74%;A幼儿园罹患率为20.00%、B中心小学罹患率为21.74%、C初级中学罹患率为11.61%。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学校为暴露场所,学校内生水洗手为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9份粪便样品,8份为志贺菌阳性,阳性率为88.99%,学校管网末梢、食堂水桶水样、下水管道地漏检出志贺菌。  结论  该疫情是一起由志贺菌引起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可能由于3所学校生活用水开学前被粪便污染导致。建议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和施工管理,各级监督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各级学校开学前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康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今后评价艾滋病干预措施效果,提供基础性数据和背景资料。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1]在安康市对暗娼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调查。结果安康市暗娼人群HIV/AIDS知识知晓率为63.49%,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AIDS知识知晓率为88.20%;暗娼人群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有45.50%使用了安全套;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有35.00%每次都用安全套。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可降低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康市城区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变化趋势,探讨延缓抗药性发展的对策。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2017年野外试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溴氰菊酯、残杀威的LD50依次为0. 119、0. 081、0. 050、2. 652μg/只。与敏感品系比较抗性倍数分别为38. 76、20. 10、79. 37、12. 41。与2011年安康市城区家蝇抗药性监测结果比较,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增强,残杀威抗药性减缓。结论安康市城区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有增强趋势,应科学规范使用化学杀虫剂,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安康市中心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通过抗药性检出水平在全市开展有效、科学的灭蟑工作。方法采用500 ml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结果现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43、1.93、1.30、4.10、1.40,均为低度抗性。结论安康市中心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尚未产生高度抗性,可以合理轮流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安康市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研究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24h死亡率;采用半数致死浓度(LC50)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8种杀虫剂的LC50。结果依据区分剂量抗性评价标准,安康市淡色库蚊对DDT、敌敌畏、氯菊酯、溴氰菊酯均属抗性群体。LC50测定结果显示,安康市淡色库蚊对DDT、敌敌畏、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的LC50分别为0.58110、0.40 039、0.02 345、0.01 088、0.0 049、0.00 559、0.00 277、0.23 460mg/L,与实验室敏感试虫比较,安康市淡色库蚊各药物的抗药性均高过敏感试虫,抗性在2.49~14.33倍之间,其中以溴氰菊酯相差最大(14.33倍)。抗性等级溴氰菊酯为中抗,其余药物为低抗。结论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与长期、大量、乱用杀虫剂密切相关,在蚊虫防制中要定期开展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提倡综合防制,以减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康中心城区2010与2012年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蚊类综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与2012年4~10月在不同的孳生场所采用诱蚊灯法,将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捕获蚊类4属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5.33%、35.75%、9.42%、4.95%、4.49%,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2010与2012年蚊类季节消长趋势基本相同,4月初开始出现,密度高峰期在5月下旬~8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上旬为密度最高峰,从8月上旬~10月底蚊类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下降趋势;以医院、畜圈棚的蚊类密度最高,分别为3.82、3.39只/灯.h;2012年与2010年相比,2012年每旬密度都较低;2010年、2012年蚊类种群不同季节、不同孳生场所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康中心城区蚊虫密度仍较高,应进一步建立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辅以生物、物理、化学防制的综合防制措施体系。长期、连续、系统地开展蚊类监测和灭蚊药品抗性试验,为预防控制蚊类和蚊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一起由克百威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调查分析,为以后类似事件调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动物试验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共同进餐的6人中,5人发病,2人死亡;现场动物试验喂食馒头的鸭子当场死亡,喂食其它食物的鸭子未出现症状;实验室在所采集样本馒头中检出克百威,确认该事件为一起由克白威污染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结论 医疗机构对救治认识还不足,在抢救中要注意与有机磷类中毒事件区别,以免耽误救治;同时需加强农药的监督管理,正确使用农药,避免儿童、精神异常者接触,以确保人民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IV在我市人群中的感染现况,为我市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及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康市2001-2010年发现的HIV/AID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安康市共发现HIV/AIDS 157例,其中病人97例、死亡60例。男93例、女64例,男:女性别比为1.45∶1;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146例,占93.00%;职业以农民工为主103例,占65.61%;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97例(其中MSM 9例),占61.78%。结论暗娼、MSM、返乡务工人员是目前安康市传播HIV的危险人群,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干预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安康市2010—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安康市报告的所有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样品采集,用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2010—2012年安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72/10万,其中重症病例52例,死亡1例。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12月,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占78.85%),居住地为农村的40例(76.92%);从发病到初次就诊平均时间0.54d,从发病到诊断为重症2.86d;初次就诊者32例未诊断出手足口病,村(个体)诊所和乡镇(社区)医院占81.26%;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实验室EV71检测率为42.31%,其他肠道病毒检测率为9.62%,CoxA16检测率为1.92%。结论加强基层培训、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加强疾病的监测、做好重症手足口病救治工作是防治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8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70/10万。2009年与201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41/10万和93.98/10万,2010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高于2009年(χ2=17.27,P=0.00)。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2.56岁,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5.56%;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6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14.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3.5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21.43,P=0.000)。结论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高发季节主要在3~7月份,重点人群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