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血压病的发病及发展机制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影响因素频多.其极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向.中医针灸对本病的调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同,近年来在细胞通路调机制方面的研究亦逐渐增加.探讨针灸产生的通路效应,并通过一氧化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钙离子通道3种通路机制,进一步了解他们对血管的调节以及血压的控制.调节针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内皮依赖性收缩、舒张因子,通过细胞化学反应及膜离子通道作为靶向目标,调降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饲料饲养10个月建立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脑络通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同时以同周龄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脑络通组小鼠给予脑络通颗粒溶液6.67 g/kg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溶液6.67m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每天灌胃1次,共2个月。比较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及血管组织斑块面积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脂水平及血管组织TNF-α蛋白、NF-κB蛋白及mRNA升高,PPAR-γ蛋白及mRNA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通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脂水平、血管组织斑块面积指数及血管组织TNF-α蛋白、NF-κB蛋白及mRNA降低,PPAR-γ蛋白及mRNA升高(P0.01)。结论脑络通颗粒能调控ApoE-/-小鼠AS模型NF-κB与PPAR-γ的平衡,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