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索他洛尔治疗室性心动过速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S)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因室性心动过速住院患者进行静脉注射S,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QT周期(QTc)、心率及血压变化。结果S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总有效率为82.5%(19/40),治疗前后校正的QTc、心率、血压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心脏病患者多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但有些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却仍有心衰症状 ,此时则可能为左心室单纯舒张功能不全 (IDHF) ,应引起重视。下面就IDHF的基本概念、发病机理、病因及诊断进行综述。1 IDHF的基本概念及发病机理IDHF为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 ,但在正常舒张压的情况下 ,其左心室充盈障碍 ,从而导致肺及静脉淤血[1] 。发病机理 :(1)心室松弛功能异常 ;(2 )心室僵硬。松弛功能受损或顺应性降低的结果是不能代偿性提高心室充盈压 ,从而导致肺静脉高压。此类患者舒张压的容量关系曲线上移。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Osbom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将AMI后患者心电图有无 Osbom波分为两组,研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Osborn波阳性组其心律失常、心衰发生严重程度和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变化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提示可将心电图Osbom波出现与否作为AMI患者病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衰疗效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延生 《江苏中医》2001,22(9):45-4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阻断钙离子通道对快速起搏犬肺静脉对肺静脉有效不应期及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的影响。方法:20条成年杂种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给药组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两组首先测量起搏周长(PCL)分别为400 ms时肺静脉有效不应期接着以每分钟400次的频率刺激左心房20 min,分别在刺激中止后即刻、5min、10 min时再次测量PV-ERP。结果:刺激终止后即刻及5 min时异搏定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10 min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异搏定可以减轻肺静脉电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不同干预方法,观察犬下腔静脉脂肪垫对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只犬开胸暴露下腔静脉脂肪垫,首先以固定的输出频率(20Hz)连续电刺激下腔静脉脂肪垫30 s,测量刺激前和刺激时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SNRT(cSNRT)及AH、HV、RR间期变化;然后在直视下心外膜射频消融脂肪垫,再测定迷走神经刺激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4只完成试验。当电刺激下腔静脉脂肪垫时,AH间期与刺激前比较明显延长(122.2±12.4 m s vs 82.5±10.3 m s,P<0.05),其余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电刺激通常在2 s内起效,AH间期随刺激电压增加而延长,在刺激停止3 s内恢复。射频消融下腔静脉脂肪垫后,刺激左右颈部迷走神经,SNRT、cSNRT及RR间期与刺激前比较有明显变化(分别为696.4±54.9 m s vs 467.5±45.4 m s;296.3±20.5 m svs 164.5±20.1 m s,400.3±39.1 m s vs 210.1±14.5 m s,P均<0.05),但AH间期及HV间期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刺激下腔静脉脂肪垫可使房室传导延迟,而不影响窦房结功能。消融下腔静脉脂肪垫可以消除迷走神经对房室结的支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7例AMI病人的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17例AMI合并Af14例,死亡9例,中速Af6例,死亡2例,慢性Af3例,死亡0例,结论:Af可作为AMI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肝素、硫酸镁加黄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AS)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种状态 ,病情不稳定 ,变化快 ,临床表现多样 ,预后具有多方向性 ,合理治疗十分重要。我们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60例联合应用肝素、硫酸镁、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疗效显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1996年 7月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参考方案”选择 60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4 382岁 ,平均62 6岁。本组均有如下特点 :( 1)心绞痛进行性加重 ;( 2 )休息或轻度劳…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对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相关血管活性肽的调节作用,旨在探讨AVP等血管活性肽对VEC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1)10-7M的AVP作用后,VEC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10-7M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分别与10-7M的AVP共同作用后,VEC的MDA含量均减少,与AVP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此表明,AVP可能通过增强VEC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VEC损伤,与高血压病发病有一定关系。CGRP、SP对AVP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降纤酶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纤酶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3 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降纤酶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的疗效。结果 有效率 5 3 1 % ,显效率 3 7 5 % ,总有效率 90 6%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降纤酶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