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白内障术后88例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是主要的致盲眼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渐升高,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由于白内障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且多伴有其它系统的疾病,其手术后视力功能的恢复情况,除与患者的眼部条件、全身健康状况及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有关外,还与其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有重要的关系,甚至有些护理操作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通过对1997年3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的8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分析,谈谈白内障手术的护理体会。 1对象和方法 1.1观察对象 1997年3月至1…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重症患者及术后患者时,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患者翻身叩背成为护士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传统叩背方法常采用双手徒手叩背5~10min,此种方法不但费力,对护士的双手常常造成损伤,且排痰效果也受叩击力量的不均衡所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简易排痰叩背仪。经临床试用后很受护士欢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所中外合资医院的护理服务的理念及实践.分别从优质服务、全程服务、感动服务、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5个方面总结了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管理服务理念使之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服务模式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西安高新医院手术室行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呼吸系统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围术期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预见性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循证护理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科采取不切断括约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瘘 2 4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按 1975年中华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肛瘘统一标准分类法”诊断 ,本组男 78例 ,女 48例 ;年龄 17~ 5 6岁 ;病程0 .5~ 3年。均为一个内口 ,手术证实均为主管道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单纯性的 111例 ,复杂性的 15例。2 .手术方法 患者左侧卧位于手术台上 ,常规腰俞穴麻醉后转截石位 ;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 ;探查明确内口、瘘管走向及与肛门括约肌的位置关系 ,分别用美兰及探针标记高位肛瘘主管道。切开高位肛瘘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3例应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患者的观察。认为入院认真的宣教、术前正确的指导可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能积极的配合医疗方案,并加强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成功率为95.7%。死亡率4.3%o术后同种管道吻合口通畅,无压差、无扭曲和受压,同种瓣膜活动良好出院,出院后随访无死亡,紫绀消失,生长发育良好,能正常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重症患者及术后患者时,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患者翻身叩背成为护士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传统叩背方法常采用双手徒手叩背5~10 min,此种方法不但费力,对护士的双手常常造成损伤,且排痰效果也受叩击力量的不均衡所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简易排痰叩背仪.经临床试用后很受护士欢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即祖国医学的“肺炎喘嗽”,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多有发热、咳嗽、气喘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等表现,严重地危害着儿童的生命和健康。要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合理用药、辨证施护,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1、辨别热性、用药得当、施护准确元朱丹溪在《幼科全书》中说:“凡小儿有病皆热”。明王肯堂在《幼科证治准绳》中亦云:“小儿之病、惟热居多”。由于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病生特点,所以很多病证均有发热症状,在肺炎喘嗽中表现更为突出。对于发热症状的处理,首先须辨别其性质即应分清表里寒热虚实。本病多表现为表热证,后期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