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是一对活性强且作用相反的神经肽 ,其含量变化及比例失衡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本文对高血压患者插管时两种神经肽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以进一步探讨对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防治。1.1一般资料选择行喉择期显微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Ⅰ、Ⅱ两组 ,每组各20例。另以无高血压的行喉择期显微手术的患者20例为Ⅲ组(对照组)。Ⅰ组男8例 ,女12例 ;年龄30~64岁 ,平均 (45.4±10.4)岁 ;体重 (63.1±7.8)kg。Ⅱ组男9例 ,女11例 ;年龄28~…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老年人骨科手术中的节约用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ASAⅠ~Ⅱ级的骨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Ⅰ组病人于切皮前经静脉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6%贺斯)15m l/kg,速度50m l/m in,术中行控制性降压;Ⅱ组为对照组。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观察手术前后Hb、Hct、PLC、PT、TT、APTT和F ib变化。结果Ⅰ组术中失血量、平均输血量以及输血例数比Ⅱ组要少(P<0.01)。所有病人术毕、术后1d及术后7d的Hb和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第7d PLC均比术前显著增高(P<0.05,P<0.01)。两组术后第1d和第7d F ib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减少骨科手术中的失血量和异体血输入量,对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儿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监测与氧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72例小儿全麻术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发现术毕患儿拔除气管导管或保留气管导管转入ICU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发生,其SpO2≤90%者18例占25%。将低氧患儿与非低氧患儿进行比较,发现年龄、胸内手术和术中芬太尼用量对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P<0.05),经吸氧后SpO2均能很快回升并保持在正常水平。认为氧疗是防治小儿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重要措施,尤其应注意术毕运送患儿途中亦应常规吸氧。对年龄小,胸腹大手术,麻醉未醒患儿应延迟拔除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5.
我们将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与控制性降压复合应用于骨科手术,对其节约用血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与评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Miles术 )中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异氟烷低流量紧闭麻醉 ,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血气、电解质和用血量的影响。 方法  12例ASAⅠ~Ⅱ级Miles手术患者 ,异氟烷低流量紧闭麻醉后 ,予 6 %羟乙基淀粉 15ml/kg以 30ml/min速度输注。分别于血液稀释前 (T1)、血液稀释后 15min(T2 )、术毕 (T3 )记录SBP、DBP、HR、CVP、尿量 ,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等。 结果 HB、HCT、PLC在T2 、T3 均显著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PT、APTT、FIB、TT、血气、电解质等未见显著变化 (P >0 .0 5 )。SBP、DBP、HR在T2 、T3 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CVP则显著增高 (P <0 .0 1) ,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异氟烷麻醉能充分扩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和异体血输注 ,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麻醉和扩容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老年患者围麻醉诱导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围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例老年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全麻诱导前0. 5h开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15ml·kg-1·h-1,Ⅱ组输乳酸钠林格液15ml·kg-1·h-1,观察麻醉诱导前及诱导期各时点血压、心律变化和凝血功能。 结果 Ⅰ组围麻醉诱导期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C)低于Ⅱ组,而中心静脉压(CVP)高于Ⅱ组;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老年患者诱导前行高容量血液稀释,有利于维持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出血,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玉楚  楼尉  陈骏萍  单闯 《安徽医学》2005,26(5):421-423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围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均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诱导前0.5h开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15ml/(kg.h),Ⅱ组输乳酸钠林格液15ml/(kg.h),观察其各时间点SBP、DBP和HR变化和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Ⅰ组HB、HCT、PLC低于Ⅱ组,而CVP高于Ⅱ组。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老年患者诱导前行高容量血液稀释,有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25例),分别于诱导前、用药后1min、插管前、插管后1min和5min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R-R、P-R、QRS、QT间期,并计算出心率矫正的QT间期(Q-Tc)及QT离散度。同时记录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Q-T:两组用药后无显著变化,插管前后较诱导前显著延长。Q-Tc:两组用药后较诱导前显著延长(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Q-Td、Q-Tcd、P-R和QRS间期:组内及组间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地氟醚和异丙酚均使Q-Tc间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0.
单闯 《现代实用医学》2000,12(7):331-33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以其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近年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对术中CO2 气腹可能导致血气酸碱平衡、呼吸循环生理及神经内分泌等一系列变化 ,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和报道 ,但对脑氧含量及脑血流 (CBF)影响的报道尚少 ,且方法和结论也不尽相同。现就笔者所见的文献综述于下。Fujii等〔1〕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方法测量 10例接受LC病人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CBFV) ,以此间接观察CO2 气腹对CBF的影响 ,发现CO2 气腹后 10min的CBFV较气腹前显著增快 ,直至消除CO2 气腹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