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探索非梗塞性Q波存在的规律,本文统计了我院心电图室存档23016份,并复习有关临床资料,对其中出现异常Q 波者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如下:一、非梗塞性Q 波的出现率统计我院自1963年3月至1979年5月止心电图室存档心电图共23016份,其中有明显异常Q 波者为506例(占2.2%),其中可确定为心肌梗塞引起的347例(占1.5%),无心肌梗塞根据的非梗塞Q 波159例(占0.7%),异常Q波中非梗塞Q 波约占31%。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诊断比较困难。因其负性delta波可酷似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变化,而阳性delta波又可掩盖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征性心电图图形改变。我们遇到2例,结合文献复习,对WP-W综合征合并AMI提出了7个方面的诊断要点,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0岁,体检时发现心律失常。3周前有感冒史。心电图(附图)可见形态正常的窦性P,频率68次/分,P-R间期0.15秒。Ⅱ导联可见一系列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呈逆行性,P’-P’间距0.47秒—0.50秒,其频率约为120次/分,同时可见异位P_2-P_3’间距是0.96秒,大致相当于异位起搏周期的两倍,故存在Ⅱ°传出阻滞。在R_6之前可见一介于窦性P与房性P’间较为平坦的房性融合波。粗略看来P_3’-P_4’相距2.50秒=0.50秒×5,实际上,应是2.50秒=0.50秒×(2 3)。在aVR可见3个直立的P’波,P2’-P3’间期3.28秒,非0.50秒的整倍数,说明异位灶并无传入保护。在R_3、R_7前面,各有一房性融合渡。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Ⅱ°外出阻滞、房性融合波。讨论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根据有无窦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对无Q波型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收集近十年来诊断为心肌梗塞但无Q波出现的21例,对其心电图ST-T改变及其诊断意义做了分析。对象和方法凡符合下列标准者诊为无Q波型心梗.列入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5.
1975年为转律收治一例年为27岁心房纤颤病人,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其他证据,药物与电击复律均未能终止房颤恢复窦性心律,以良性房颤诊断出院,随后对其家族三代13人进行了体检及ECG检查,共发现房颤3例,随访8年,现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观察了1个月内心电图的变化及QRS记分情况。病例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及对照组。对三组的ST段回落及QRS记分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溶栓再通组ST段回落迅速而显著(P<0.05),甚至1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QRS记分表明:1个月后再通组QRS记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通组QRS记分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早期再灌注可挽救更多的濒死心肌细胞,并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心泵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方面心电图是一项比较简单易行又具有较大诊断价值的方法。从心电图角度来看,急性心肌梗塞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初始超急性损伤期;充分发展的急性期;慢性稳定期。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但在典型梗塞心电图特点出现之前,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电图上会显出哪些特征性的改变迄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性,33岁,1985年6月5日骑自行车突感心前区紧缩样疼痛,向双肩、上臂放射,持续约5~6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即来就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50次/分,ST_(v_1~v_4)弓背向下样抬高0.2~0.3mV,T,高耸,j 点上移与 ST 段融合,V_1、V_3呈 rS、V_3呈 R_3型,余无异常.诊为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在候诊中,突感心前区疼痛即再次记录心电图,仍为窦性心律,心率73次/分,ST_(v_1~v_3)抬高更明显,T 波直立高耸,较前增高1.0mV,双肢对称,V_3 j 点上移,诊为 ERS 并前壁损田缺血.自行缓解后心电图恢复为发作前图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