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和谷氨酸在内皮素 (ET) 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 5天后分 4组 :对照组、ET 1组 (2 0nM)、ET 1 L NAME(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O合酶抑制剂 ,1 0 0mM)组和ET 1 APV组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受体拮抗剂 ,1 0 0 μM)。培养 2 4h后 ,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率。上清液中NO水平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亚硝酸盐浓度反映 ,谷氨酸浓度测定用高压液相法。结果  2 0nMET 1处理后 2 4h,培养神经元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L NAME和APV分别明显阻断ET 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与ET 1组比较 ,凋亡率降幅分别为 40 % (P<0 0 5)和 80 % (P <0 0 0 1 )。ET 1作用 2 4h后。神经元培养液中NO和谷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L NAME完全抑制了ET 1引起的培养液中NO的升高。结论 NO和谷氨酸参与了ET 1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神经元凋亡过程 ,其中谷氨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首次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首次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动态变化,探讨MMP-9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随访监测52例首次脑梗死患者发病2 d内、2周、3个月及6个月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MMP-9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2 d内的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发病2周后(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发病2周后血浆MMP-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发病3个月及6个月的血浆MMP-9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发病2 d内血浆MMP-9水平呈正相关(r=0.769,P<0.0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MMP-9水平升高,MMP-9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恢复期MMP-9水平升高不明显,血浆MMP-9可能不能作为监测脑梗死复发前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使用ANGIOGUARDTMXP远端滤网保护系统和PRECISETM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符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ANGIOGUARDTMXP远端滤网保护系统下置入PRECISETM自膨胀支架,观察各临床指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0例行预扩张中4例(40.0%)出现颈动脉窦反应,2例(16.7%)术中发生颈内动脉远端痉挛,术中滤网保护系统捕获栓子的阳性率41.6%,围手术期内无症状性卒中和死亡事件的发生,近期随访均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使用ANGIOGUARDTMXP远端滤网保护系统和PRECISETM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检测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酰转移酶UGT2B7 C802T和G211T等位基因在癫痫患者中的分布和突变频率,探讨UGT2B7 C802T和G211T基因型对癫痫患者丙戊酸代谢的影响。方法: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PCR-RFLP技术检测UGT2B7 C802T和G211T基因多态性,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验证基因型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02例癫痫患者中UGT2B7 C802T位点野生型CC14例,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CT、TT分别为46例和42例;UGT2B7 G211T位点的野生型GG78例,突变型GT、TT分别为23例和1例;位点802CC野生基因型患者服用单位剂量(mg·kg-1)后的血药浓度为(3.02±1.32) μg·kg·ml-1·mg-1,CT基因型患者为(2.11±1.26) μg·kg·ml-1·mg-1,TT基因型患者为(2.31±1.25) μg·kg·ml-1·mg-1,CT、TT患者血药浓度较CC患者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点211GG基因型患者服用单位剂量(mg·kg-1)引起的血药浓度为(2.28±1.32) μg·kg·ml-1·mg-1,GT基因型患者为(2.30±1.38) μg·kg·ml-1·mg-1,GG型与GT型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GT2B7 C802T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的血药浓度有显著相关性,UGT2B7 G211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的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临床上个体血药浓度的差异可能与UGT2B7 C802T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采用桥接或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4例患者发病4.5小时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均未溶通,后采取介入治疗.10例患者超溶栓时间窗直接介入治疗.3例患者经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再通mTICI(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3级,4例患者抽吸后残余狭窄,经球囊扩...  相似文献   
7.
卓文燕  石理 《中原医刊》1998,25(1):13-13
62例肺心病患者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对比观察卓文燕石理广东珠海市人民医院内科(519000)国内关于肺心病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对照检查报告尚少。我们从1994年1月~1997年6月对62例确诊为肺心病的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对照检查,以此比较二种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病程与无症状性脑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45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中风或中风史、合并糖尿病或其他颅内疾病的患者。按病程分为<5年、5-10年和>10年三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介病人脑动脉病变,SPSS10.0统计包分析TCD结果和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病程组各动脉血速间无差异。 高血压病5年内组和5-10年组之间脑动脉总异常率无差异,但高血压病程>10年后总血管异常率显著增加 除大脑前、后动脉之外,其他各主要动脉异常率和高血压病程呈现直线相关,尤以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血管血速增快(狭窄)率最显著。结论病程是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醒脑静对缺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缺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氧模型,通过An-nexin V、Hoechest33258染色半定量测定10μg/ml和1.0μg/ml浓度的醒脑静对缺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10μg/ml的醒脑静有显著降低缺氧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但较小剂量醒脑静则无此作用。结论醒脑静对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SAH患者分为醒脑静组(25例)和对照组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包括尼莫地平,醒脑静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行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醒脑静组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第7d及第10d时醒脑静组平均血流速度(V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2组间脉动指数(P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降低CVS发生的频率,缩短CVS持续时间,减弱CVS的强度,认为醒脑静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