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结合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阴道顶端脱垂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阴道顶端脱垂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结合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38/40)和70.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表(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对性功能影响问卷简表12(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结合骶棘韧带固定术方案治疗,不仅能够增加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HIV-1 B'/C亚型感染者对异体病毒中和作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根据CD4 T淋巴细胞数量和有尤临床症状将HIV-1 B'/C亚型感染者分为HIV慢性感染组和AIDS组.将HIV-1感染者血清稀释(1/10~1/320)后,与在基因结构特点上同源性很低的3株HIV-1作用,以检测其中和作用.同时以正常人血清加病毒悬液为对照孔,能够抑制对照孔50%病毒复制的血清为中和作用阳性.将某个HIV-1感染者血浆能够中和异体病毒的个数占3个异体病毒的百分率定义为HIV-1感染者中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将某个HIV-1感染者血浆中和3个异体病毒抗体滴度的几何平均滴度定义为HIV-1感染者中和异体病毒的强度.结果 HIV-1慢性感染组与AIDS组之间中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和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1慢性感染组显著高于AIDS组.HIV-1慢性感染组中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和强度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而AIDS组巾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和强度与病毒载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HIV-1慢性感染组和AIDS组中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和强度与CD4 T淋巴细胞数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中国HIV-1B'/C亚型感染者不同疾病进展阶段针对异体病毒中和作用能力不同,HIV慢性感染组显著高于AIDS组,当疾病进展到AIDS期时,失去对异体病毒的中和作用,提示针对异体病毒的中和抗体与疾病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IV-1感染后外周血B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B细胞TLR9 mRNA表达水平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HIV/AIDS患者EDTA抗凝静脉血,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IV/AIDS患者B细胞数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选CD19+B细胞,并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技术检测B细胞TLR9 mRNA水平.结果 HIV/AIDS患者B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CD4+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534,P=0.006).HIV/AIDS患者外周血B细胞TIR9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3),与CD4+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390,P=0.040).结论 HIV感染可降低HIV/AIDS患者外周血B细胞数量以及B细胞TLR9 mRNA的表达量,B细胞数量和B细胞TLR9 mRNA的表达量均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IV-1感染疾病缓慢进展者CD8+T淋巴细胞非细胞毒性抗病毒应答功能(CNAR)的变化.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纯化健康人CD4+T淋巴细胞和HI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用HIV毒株SF-33感染健康人CD4+T淋巴细胞,并加入不同疾病进程HI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收集培养上清,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上清中HIV-1 p24含量.结果 我们研究发现缓慢进展组(slow progressors,SP)、HIV典型进展组(typical progressors,TP)、健康对照组及AIDS组中CNAR功能依次下降(89%>77%>73%>61%),各组间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感染者中,CNAR功能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病毒载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NAR功能对HIV感染疾病不进展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高级人才的主要手段.护理研究生的专业承诺能力和水平是增强研究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绩效,加深专业思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护理研究生专业承诺的相关研究,提高护理研究生的专业承诺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DC)对T细胞活化、凋亡及受体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扁桃体FD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将FDC或FDC培养上清与淋巴细胞共培养5天,收集培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共培养后T细胞活化受体(CD38)、凋亡受体(CD95)及第二受体(CCR5、CXCR4)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FDC和FDC培养上清能够显著增强CD4 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38、第二受体CX-CR4的表达(P<0.05),并且能够显著抑制CD4 T淋巴细胞凋亡标志CD95的表达(P<0.05).FDC和FDC培养上清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TNF-α(P<0.05).结论:FDC可促进CD4 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第二受体CXCR4的表达,抑制CD4 T细胞的凋亡,并且能够促进T细胞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对灾害的认知程度,为灾害培训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护理专业2年级、3年级本科生对灾害的认知情况。[结果]护生对灾害和中国发生的灾害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对未来应灾态度积极,但对灾害的认知较局限和片面。[结论]学校应加强护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 974例全子宫或次广泛/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住院病例,探讨我院全子宫或次广泛/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妇科疾病构成情况及相关特点。方法:对2007-2011年在我科行全子宫或次广泛/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3 974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包括病种构成、平均年龄、疾病转归、伤口愈合、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妇科住院病人总人数和手术例次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全子宫或次广泛/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比例有不同程度下降。3 974例手术病人平均年龄(47.96±9.65)岁,平均住院天数(12.77±7.55) d,平均住院费用(14 303.70±7 939.39)元,其中治愈率 80.9%,好转率17.8%,甲级伤口愈合96.4%,乙级伤口愈合1.9%。前5位疾病依次为子宫肌瘤(31.38%),子宫恶性肿瘤(15.02%),子宫腺肌症(11.55%)、卵巢良性肿瘤(8.28%)、卵巢恶性肿瘤(7.02%)。结论:妇科疾病诊疗理念及技术不断改进,全子宫或次广泛/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比例逐年下降,而微创及无创治疗技术比例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张柳  余友霞  杨娟  李政亮  华露 《安徽医学》2022,43(4):438-442
目的 探索FOCUS-PDCA模块化分层培训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的504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20年的602名护士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试验组实施FOCUS-PDCA模块化分层培训和分时段量化考核,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护理综合质量和教研成果数量。结果 对照组护士考核成绩(92.60±1.38)分、护理综合质量(97.86±1.78)分,试验组护士考核成绩(93.42±1.61)分,护理综合质量(99.17±0.3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研能力有所提升。结论 采用FOCUS-PDCA模块化分层培训模式可提高护士培训效果、护理质量和教研能力,达到护理管理问题持续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改良阴道旁修补术(PR)与前盆底重建术(PFR)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阴道前壁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改良PR组(50例)和PFR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孕产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 O P-Q)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PR组和PFR组患者术后Aa、B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PO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患者术后治愈率高于PF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PFDI-20、PFIQ-7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患者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PF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改良PR及PFR均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有效术式,掌握多种术式,对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术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