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与人体神经内部结构十分相似。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的体内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40只小猪随机均分为两组,以距离前囟中线旁开1.0 cm为穿刺点,利用骨穿针进行纵向穿刺,至脑蛛网膜下腔,感到落空感后,将骨穿针缓慢拔除,观察组植入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对照组不予处置。术后1,3,7,14,30 d对两组脑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 结果与结论:早期电镜观察发现,观察组支架周边有个别脑组织神经元受损情况,并出现髓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化,支架与脑组织交界处及支架内部存在阳性Caspase-3蛋白,但在远离支架周边脑组织则无阳性蛋白表达。从术后1 d开始,观察组支架周边脑组织出现个别脑细胞凋亡情况,至术后30 d无明显凋亡细胞,对照组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观察组术后1,3,7,14 d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 30 d细胞凋亡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处于较低状态,且观察组术后3,7 d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在猪脑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内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相应的手术适应证。方法统计金谷分类IVb级和V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各100例)神经内外科治疗效果,采用高血压重症基底节-丘脑血肿CT分型法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治疗组总病死率为62%(62/100),低于保守治疗组的92%(92/100;X2=23.744,P=0.000);CT分型Ⅲ~Ⅴ型患者总病死率为84.21%(32/38),高于Ⅰ-Ⅱ型的48.39%(30/62;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0);开颅手术组患者总病死率为54.41%(37/68),低于非开颅手术组的78.13%(25/32;X2=7.920,P=0.048)。结论金谷分类IVb级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积极施行手术治疗,而Ⅴ级患者应慎行手术,需结合患者年龄(〈60岁)、脑疝症状出现时间(发病时间〉12h)、CT分型(Ⅰ~Ⅱ型)及是否伴有全身性疾病(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糖尿病)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及最大聚集率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15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头体穴针刺,由临床护士采用Bobath法结合运动再学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循序渐进训练。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各项指数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小板参数及最大聚集率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总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咳喘药学门诊实践成果,与综合药学门诊进行成效对比,评估其药学服务价值,为其他医疗机构药学门诊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药学综合门诊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及PCCM咳喘药学门诊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哮喘病例,通过药学门诊病人用药评估指导单、病人吸入装置操作评定表,对比评价药学综合门诊和PCCM药学门诊的药学服务效果。结果 以药学综合门诊哮喘病人为对照组,PCCM咳喘药学门诊哮喘病人为干预组,病人自我用药情况评估,在知晓用药原因、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应对措施、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首次就诊:对照组为92例(64.8%)、109例(76.8%)、87例(61.3%)、85例(59.9%),干预组为90例(65.2%)、107例(77.5%)、83例(60.1%)、80例(5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或随诊时:对照组为118例(83.1%)、114例(80.3%)、98例(69.0%)、94例(66.2%),干预组为132例(95.7%)、128例(92.8%)、123例(89...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创介入颅内出血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手术清除血肿,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平均清除率83.34%,对照组50.57%,2组清除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颅内血肿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年5月-2011年4月1017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17例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为14.3%,感染173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7.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占51.4%,其次为泌尿道、消化道;年龄、住院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史、吸烟及侵入性操作等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内外科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内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相应的手术适应证。方法统计金谷分类Ⅳb级和Ⅴ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各100例)神经内外科治疗效果,采用高血压重症基底节-丘脑血肿CT分型法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治疗组总病死率为62%(62/100),低于保守治疗组的92%(92/100;χ~2=23.744,P=0.000);CT分型Ⅲ~Ⅴ型患者总病死率为84.21%(32/38),高于Ⅰ~Ⅱ型的48.39%(30/62;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0);开颅手术组患者总病死率为54.41%(37/68),低于非开颅手术组的78.13%(25/32;χ~2=7.920,P=0.048)。结论金谷分类Ⅳb级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积极施行手术治疗,而Ⅴ级患者应慎行手术,需结合患者年龄(<60岁)、脑疝症状出现时间(发病时间>12h)、CT分型(Ⅰ~Ⅱ型)及是否伴有全身性疾病(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糖尿病)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卒中后的康复,因其发病率高、临床危害大和治疗困难而备受广大神经科医生的重视。近年来,笔者以解剖为基础,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为治疗手段,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蓉  匡良洪 《中外医疗》2009,28(21):31-32
目的探讨离血压:病人围术期全身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气管插管全麻谤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艾司洛尔静脉注射,结合表面麻醉完成气管内插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堆库溴铵微量泵静注,严密观察血压,若血压高者则用尼卡地平降压;并心动过速者则用艾司洛尔。结果术中利用尼卡地平降压共26例,血压大部分较平稳;心动过速5例用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正常;偶发室性早搏者3例未作特殊赴理。术后5例患者血压超过麻醉前,加强镇静镇痛后能下降;奏性心动过速2例用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心率下降至正常。本蛆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术后随访血压平穗。结论高血压病人采用全麻合理用药及处理方法,可保障病人安全度过网术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为其诊治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186例45岁以下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收治的398例65岁以上老年人出血性脑卒中做对比,分析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结果 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不同于老年人冬春季发病较多;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青年组脑血管异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吸烟、饮酒是青年组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组头痛、呕吐症状较老年组常见;青年组72小时内死亡占比高于老年组.结论 高血压是各年龄组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更应注意排除脑血管异常,预防出血性脑卒中应该早期健康教育,尽早控制血压,戒烟限酒,出现头痛等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