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的扫描技术及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5例本室经动态增强扫描诊为“小肝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22例经病理、1例经DSA证实。增强前后T1W1常规采用FL2D屏气扫描序列或采用反相位的T1W1-FL2D屏气扫描序列,也可采用T1-TFL序列行增强前后扫描。结果 26个已确诊为小肝癌的病灶行增强扫描,动脉晚期24个与平扫相比均不同程度强化,门静脉期大多数病灶与动脉期相比信号衰减,有5个病灶周围可见线状包膜强化;延时至平衡期扫描所有病灶信号较动脉期均衰减,病灶边缘强化的假包膜更为明显。结论 (1)用MR动态增强扫描能动态观察小结节肝动脉和门静脉的供血情况,对小肝癌的定性起关键作用。(2)从退交结节(DN)到小肝癌(SHCC)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时退交结节与小肝癌的MR影像表现重叠,难以鉴别。(3)动态增强扫描小肝癌的包膜显示较有特征性。(4)动态增强扫描较平扫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定性准确率。(5)我们选用的序列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包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523-524
乳腺导管原位癌多数是由乳腺钼靶X线片发现的。钙化和肿块是乳腺癌的基本征象,显示钙化是乳腺摄片的最大优势,也是早期乳腺癌在乳腺片上最常见甚至是惟一的X线征象,其他检查如(CT、MR)均不能较好地显示乳腺癌的钙化。钙化灶是乳腺片乳腺癌早期识别和诊断的重点。X线表现:结节肿块状20例,分叶状16例;高密度30例,中等密度6例,低密度3例;伴泥沙样钙化17例,直径0.4 ̄1.7cm16例,2.2 ̄2.7cm18例,2.9 ̄3.7cm7例,4.0cm以上5例;边缘细短毛刺27例,部分边缘毛刺、部分边缘较清10例,呈星形肿块10例,边缘均为粗长毛刺3例,呈放射状毛刺5例;伴泥沙样钙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MDCT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9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膀胱镜和MDCT平扫及四期增强检查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MDCT表现特征.结果 19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中,良性肿瘤11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嗜铬细胞瘤4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8例,其中原发性淋巴瘤3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低度恶性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癌各1例.MDCT对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89.47% (17/19),病理类型诊断准确率为63.16% (12/19).5例膀胱镜提示膀胱腔内肿瘤,诊断为膀胱癌,14例膀胱镜提示膀胱黏膜光滑,诊断为黏膜下病变.结论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各自有一定的MDCT表现特征,仔细分析大部分可正确诊断,有效地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在鉴别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附20例报告)福建省立医院磁共振室林孟光,王尔祯,包强福建省立医院外科何协,王耀东我院自1993年7月至1995年4月,对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现将检查结果作一分析,旨在探讨MRI在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阴囊内睾丸外肿物的CT和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阴囊内睾丸外肿物的CT和MRI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良性病变7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2例,异位副脾、血管畸形、静脉型血管瘤、脓肿、囊肿各1例;恶性病变3例,均为横纹肌肉瘤。临床表现均为阴囊区无痛性肿块,实验室检查多无特点。而影像学表现各异: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表现为阴囊区近腹股沟不均匀密度/信号肿物,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异位副脾表现为紧贴左侧睾丸上方边界清楚且密度均匀的结节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血管畸形表现为阴囊内鞘膜下不规则形肿物,T_2WI部分见流空信号,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静脉型血管瘤合并血栓形成表现为睾丸上方精索内侧类圆形边界清楚肿物,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大部分未见强化;脓肿表现为阴囊纵隔区类圆形肿物,边界模糊,T_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囊肿表现为附睾头区典型边界清楚类圆形水样密度灶,增强后未见强化;横纹肌肉瘤表现为睾丸旁密度不均匀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1例侵犯睾丸并远处转移。结论儿童阴囊内睾丸外肿物种类繁多,以良性病变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推荐术前选择超声结合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MRI特征征象,评估患者鼻窦累及范围,提高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术前诊断的精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其在MRI上的特征影像表现,结合手术记录评估病灶累及范围。结果①24例病例中,21例行CT扫描,24例均行MRI扫描;②病变单侧发生23例、双侧1例;③病变发生于单侧窦腔17例(单侧上颌窦16例、单侧蝶窦1例),同时发生多个窦腔7例(累及上颌窦、筛窦及额窦2例,累及蝶窦及筛窦2例,累及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双侧上颌窦及单侧筛窦1例);④21例CT检查病变窦腔内均充填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9例病灶内可见结节状、斑点状、絮状高密度钙化,2例未见钙化。21例中13例伴窦壁骨质硬化;12例伴窦腔扩大,其中9例伴部分骨质吸收、破坏;⑤MRI可见病灶多数位于窦腔中央(15/24),部分位于窦口区(6/24),少数同时累及窦腔和窦口(3/24),T1WI表现为稍低至稍高信号,T2WI均呈现特征性低信号,低信号范围大于CT钙化灶的范围;受累窦腔黏膜增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增厚黏膜明显强化,病灶边界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T2WI呈现特征性低信号,范围大于CT所显示钙化灶范围,结合增强扫描MRI能更准确地判断病灶范围、邻近组织受累情况,有助于提高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术前诊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秦皮总香豆素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瑞海  柏冬  刘寨华  包强  叶迎  刘丽梅 《中草药》2015,46(22):3344-3351
目的优化大孔树脂对秦皮总香豆素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秦皮总香豆素及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4种香豆素的吸附率、解析率、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纯化秦皮总香豆素的树脂类型,树脂吸附、解吸附性能及纯化效果。结果所选择的7种大孔树脂中ADS-5最适合秦皮总香豆素的纯化。吸附参数:吸附容量为生药量-树脂0.8 g/g,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为生药0.75 g/m L,上样药液p H值为4.0~4.3(原药液),上样体积流量为2~4 BV/h;洗脱参数:水清洗杂质1 BV,洗脱溶剂25%乙醇,洗脱体积流量2 BV/h,洗脱体积3 BV。经纯化,秦皮总香豆素转移率达74.27%,4种香豆素成分转移率达83.06%,秦皮总香豆素提取物出膏率为7.35%,除杂率达14.00%,其中总香豆素的量为54.72%,4种香豆素成分的量之和为36.01%,总香豆素提取率为4.02%。结论 ADS-5对秦皮总香豆素纯化效果较好,该纯化工艺稳定,提取物量符合中药5类新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型栓剂制备工艺及其药动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新型栓剂的制备工艺及药动学特征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检索国内外新型栓剂的相关文献,以控制栓剂中药物的释放为切入点,着重论述其制备工艺设计及药动学特征。结果与结论新型栓剂具有缓控释的特点,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传统的普通栓剂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罗敏  蔡文超  张玮  包强 《放射学实践》2018,(12):1295-1301
【摘要】目的:探讨长径≤3cm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早期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共27个病灶)肾脏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例合并结节性硬化。术前23例均行超声及CT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①部位:27个病灶中,位于肾皮质近包膜下19个(其中16个病灶的主体位于肾轮廓外),肾实质邻近包膜及肾窦4个,位于肾髓质2个,肾窦旁2个。②大小及形态:长径<1.0cm的病灶2个(A组),1.0~2.0cm的15个(B组),2.0~3.0cm的10个(C组);4个病灶形态不规则,23个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 ③超声表现:18个病灶呈高低混杂回声,超声造影均呈流出型强化。④CT表现:平扫显示20个病灶呈稍高密度,6个病灶内含有脂肪密度呈等低混杂密度,1个病灶呈等密度;增强后24个病灶呈流出型、1个呈平台型、2个呈流入型强化;可见皮质掀起征16个,黑星征9个,条索征19个;⑤MRI表现:3个病灶的边缘部分在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较同相位减低;5个病灶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流出型强化,1个病灶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增强后呈平台型强化;⑥诊断符合率:B超、CT及MRI在A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0%(0/2)、50%(1/2)及0%(0/1);B组分别为40%(6/15)、73.33%(11/15)及100%(3/3);C组分别为60%(6/10)、80%(8/10)及100%(2/2)。结论:肾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多种影像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TI技术诊断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FCD患者的临床、MRI及DTI等资料.DTI经过图像后处理,获得平均扩散系数(MD)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图及彩色编码张量图,于FCD的皮质下白质区及对侧相应皮质下白质区设置椭圆形ROI,测量每个ROI的MD及FA值.病灶侧与对侧MD、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以T_2 WI图像为参照,ROI设置同DTI,以ROI中的任一点作为种子点,获得通过该ROI区域的所有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像.结果 12例患者MR平扫均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增厚及灰白质界限不清,其中7例显示皮质下白质稍长T_1、稍长T_2信号,2例皮质下白质萎缩,3例皮质下白质无明显异常.DTI分析显示FCD邻近皮质下白质与对侧比较FA值明显下降(患侧0.31±0.05,对侧0.42±0.08,t=-3.995,P<0.01),MD值明显上升[患侧(1.02±0.16)×10~(-3)mm~2/s,对侧(0.86±0.13)×10~(-3) mm~2/s,t=2.65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TT显示10例FCD患者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较对侧明确减少,2例较对侧可能减少,主要表现为皮质下白质纤维稀疏,与深部白质纤维间联系减少.结论 FCD除了导致脑皮质结构异常外,也影响局部皮质下白质纤维的发育,DTI是常规MR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