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25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09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5-1991年,共收治接触性有机磷酸酯中毒106例.其中误诊3例.现将误诊病例及误诊原因作初步分析.l、误诊病例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1例,急性胃肠炎1例,心房纤颤1例.分述如下.1.1 某男,37岁,主因头晕,胸闷5天,加重伴气短、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检查:体温37.5℃,呼吸24次/分,脉搏112次/分,血压13.3/10KPa.神清,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大穿孔鼻腔外侧壁双蒂粘骨膜瓣修补术(摘要)勾大君,黄淼我们于1984~1993年采用鼻腔外侧壁双蒂粘骨膜瓣修补不同原因所致的鼻中隔大穿孔16例,其穿孔长径均在20mm以上,全部穿孔Ⅰ期愈合,报道如下。一、手术方法:1.局麻下沿鼻颊沟将一侧鼻翼切...  相似文献   
3.
尘肺病是我国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每年新发病例占各类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0%左右[1]。矽肺及煤工尘肺死亡病例占尘肺全部死亡病例的56.93%。其合并呼吸系统感染,尤其是合并肺结核,是导致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由于煤工尘肺是一种慢性持续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有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前后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比较孙根昌,赵景媛,蔡亚娜(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生物综合试验站510301广州教育学院生物系510030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510400)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已于1993年8月并网发电,两台90万千瓦发...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牡丹江西安区饮食服务人员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株发糖的婴儿沙门氏菌(Salmonellainfantis),将分离与鉴定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株:1株由饮食行业人员粪便中检出。2.培养基:SS琼脂、克氏双糖铁琼脂由本站制备,数值鉴定系列培养基由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提供.3.诊断血清: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57种)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4分高鉴定方法: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用数值鉴定法和血清玻片凝集法。结果与讨论1.形态与染色特征:被鉴定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动力,无荚膜,无牙胞。2.培养特征:在SS琼脂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标本袋的最佳替代物。方法 根据标本的不同大小,灵活选用20ml或50ml注射器包装袋作为标本袋。结果 自2002年3月以来,腹腔镜手术均选用注射器袋装入标本,效果满意。结论注射器外包装袋强度大,不易破损,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ω-3 PUFA)对热应激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健康野生型C57BL/6C小鼠16只和FAD3转基因小鼠16只分为C57BL/6C组(n=8)、C57BL/6H组(n=8)、FAD3C组(n=8)和FAD3H组(n=8)。C57BL/6C组和FAD3C组给予室温环境(23±1℃),C57BL/6H组和FAD3H组给予高温处理(30℃),自由取食饮水,每4天记录1次小鼠体质量和直肠温度,第7周末,取血后处死小鼠并取其肝脏组织,称重并记录肝重。计算平均体质量增量、平均日摄食量以及肝重比(肝重/终体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的含量,以评估小鼠肝脏损伤的状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以及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s 72,HSP72)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C57BL/6C组比较,C57BL/6H组小鼠肝脏HSP72、TNF-α、IL-1β、IL-6、MCP-1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AST、ALT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然而,与C57BL/6H组比较,FAD3H组小鼠肝脏HSP72、TNF-α、IL-1β、IL-6、MCP-1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AST、AL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ω-3 PUFA通过抑制高温诱导的热应激小鼠肝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以及MCP-1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血清AST和ALT的含量,下调HSP72 mRNA表达水平,进而缓解热应激小鼠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以18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5名无症状HB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IR-RFLP)方法,分析VDR基因第2外显子Fok Ⅰ位点、第9外显子Taq Ⅰ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ok Ⅰ位点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的频率44.6%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的31.7%(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作用后,结果仍然显示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与无症状HBV携带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95,P〈0.05)。FokⅠ位点与TapⅠ位点组成的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1.45,P〈0.05),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0.72,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TG含量对HDL亚类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按血清TG含量分层,分析了106例TC正常及147例高TC受试者血清HDL亚类组成及含量。 结果: 无论TC正常或高TC人群,血清小颗粒的per-β1-HDL含量在TG边缘性高(TC正常人群除外)、高TG以及TG极高亚组显著高于相应TG正常组 (P<0.05及P<0.01),而且颗粒较小的HDL3b及HDL3a含量也有相似的变化,其中高TG人群HDL3b在TG极高组,HDL3a在TG升高的各亚组均显著高于TG正常亚组(P<0.05及P<0.01);与此相反,大颗粒的HDL2b在高TG组和TG极高组显著少于相应的TG正常亚组(p<0.05),HDL2a也在高TC人群的TG极高组显著少于TG正常亚组(P<0.05)。此外,与TC正常的相应亚组比较,高TC人群的per-β1-HDL(TG边缘性高亚组)及HDL3b(TG极高亚组)显著高于TC正常人群的相应亚组(P<0.05及P<0.01)。 结论: 随着TG、TC水平的升高,血清HDL颗粒呈变小趋势;TG、TC含量变化是影响HDL亚类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TG、HDL-C及TG/HDL-C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  以“金昌队列”基线调查中30 546名未患2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法估计TG、HDL-C及TG/HDL-C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及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预测能力,确定最佳预测指标及其临界值。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总人群中高TG、低HDL-C、高TG/HDL-C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发病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分别为1.082(95% CI: 1.053~1.111, P < 0.001)、0.730(95% CI: 0.595~0.897, P=0.003)与1.061(95% CI: 1.038~1.085, P < 0.001),且均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TG/HDL-C预测价值高于TG和HDL-C,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646、0.600,最佳临界值为1.14、1.67 mmol/L、1.40 mmol/L。  结论  高TG、低HDL-C及高TG/HDL-C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HDL-C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