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评估某综合医院呼吸科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呼吸科2006年2月份入院的100份病历,对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结果 DUI为0.9~1.1占33.33%,疗程为6.6天,每日抗感染药费为296.3元,使用频度最高的是β-内酰胺类,13例患者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该院呼吸科抗感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不当、药费过高、频繁更换抗感染药物等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3.
劳行刚  林微  田敬 《中国药房》2010,(10):865-867
目的:加强医院药物警戒,使药品风险最小化。方法:运用文献优选、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论述性分析。结果:强化医务人员的药物警戒能力,加强药物警戒信息宣传与交流,可显著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结论:充分发挥医院在药物警戒中的主导作用,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鹛嵩  劳行刚  吴海涛 《医学争鸣》2009,(20):F0003-F0003
0引言 目前,具有抗菌活性的中成药制剂应用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抑菌成分,因此,使用正确的方法消除其抑菌成分,建立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对提高微生物检出率及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小柴胡颗粒(批号081104)、双黄连口服液(批号090202)、牛黄上清片(批号080410)、清肺化痰胶囊(批号080519).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维脑路通对照组、纳络酮大剂量治疗组(Ⅰ组)(6~8mg/d)和纳络酮小剂量治疗组(Ⅱ组)(2mg/d),疗程15d;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纳络酮治疗大剂量治疗组(Ⅰ组)和纳络酮小剂量治疗组(Ⅱ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Ⅰ组明显,而且无明显副作用;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纳络酮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剂量有关,大剂量纳络酮对患者病情改善程度优于小剂量组、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8倍稀释,采用动态比浊法,通过预干扰试验和干扰试验,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将样品作8倍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对鲎试验的干扰,检测其平均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论】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可以高效地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精神药品的供应、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 ,因这类药能影响人的精神活动 ,又易产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 ,受各种因素影响 ,致使精神药品的使用易出现滥用倾向。调查精神药物在门诊的应用情况 ,对医师合理使用这类药品有积极意义。因此 ,我们采用限定日剂量 (defined daily dose,DDD)和药物利用指数 [1 ] (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门诊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随机抽取全年门诊每月中的 2 d处方 ,共计 2 4 d960 0张处方 ,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科别、药名、用药总天数、用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药品的种类日新月异 ,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繁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给药剂量不当也导致患者的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和治疗时间延长。因此 ,调查某综合医院门诊处方 ,分析其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处方用药趋势 ,从中发现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以该院 2 0 0 1- 0 1~ 2 0 0 1- 12的处方为素材 ,共 2 36 0 77张 ,每月随机抽取 5 0 0张 ,12个月共 6 0 0 0张。1.1.2 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使用途径、起止日期、总用量、联合用药、年龄、性别。1.2 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