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微结构解剖修复过程与视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手术治疗的IMH患者40例40眼,根据患眼术后1周~1个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微结构连续变化的愈合特征分为3组,其中,A组:裂孔缺损组织及黄斑中心凹曲线完全或部分修复,且已修复部分为椭圆体带先愈合者;B组:裂孔缺损组织及黄斑中心凹曲线完全或部分修复,且已修复部分为除椭圆体带外的其他视网膜层先愈合者;C组:裂孔缺损组织及黄斑中心凹曲线未修复者。对比并观察3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微视野光敏度(MS)及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结果。结果 40例(40眼)患者中术后黄斑裂孔愈合的34例(34眼)裂孔愈合时间为术后1~10(5.42±3.16)d,椭圆体带完全对接时间为术后2~12(5.57±3.69)d。术后1周,A组较B组有更高的全层愈合率(P=0.038)。3组患眼术后1周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A组BCVA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A组、B组BCVA均较C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A组与B组BCV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A组、B组MS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A组MS优于B组、B组优于C组(均为P<0.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B组MS均较C组提高(均为P<0.05),但A组与B组MS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黄斑中心1环、2环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C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B组黄斑中心1环、2环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A组与B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MH患眼术后初期椭圆体带先愈合者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具有更高的全层愈合率,且视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4.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 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多西他赛(TAX) 顺铂(DDP)化疗的同时加用艾迪注射液80-100 ml,每天1次,连用14 d,均3周为一周期,治疗两周期.B组单纯使用TAX DDP化疗.结果 A组有效率为57.5%,B组为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生活质量Xarnofsky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血液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配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对患者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心理学和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不良反应较大的一种治疗方法.多数肿瘤患者对化疗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这种状态会减低化疗耐受性,影响肿瘤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2例第1个周期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患者,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4 h皮下注射rhIL-11,1.5 mg/次,1次/d,连续用药7~14 d,或血小板从最低点恢复至≥100×109/L停药;对照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不接受rhIL-11.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3±0.34)×109/L和(13.69±6.52)×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29±0.58)单位,对照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81±1.37)单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不良反应:乏力、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疼痛、结膜充血、皮疹.结论 rhIL-11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外周血BJ-TSA-9,LUNX和CK19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BJ-TSA-9,LUNX和CK19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BJ-TSA-9,LUNX和CK19mR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84例肺癌患者、3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人.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BJ-TSA-9,LUNX和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59.5%,40.4%和22.6%.32例良性病变者外周血中BJ-TSA-9,LUNX和CK19mRNA阳性率分别为9.3%,12.5%和6.3%.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无BJ-TSA-9,LUNX和CK19mRNA表达.Ⅳ期肺癌患者BJ-TSA-9,LUNX和CK19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Ⅱ期和Ⅲ期(P<0.05).结论 BJ-TSA-9,LUNX和CK19 mRNA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肿瘤标志物.BJ-TSA-9mRNA在有效率上优于LUNX mRNA和CK19 mRNA,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BJ-TSA-9 mRNA提示可能有血循环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集60例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CD4+、CD8+T、NK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CD8+T比值。结果化疗前NSCLC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Ⅳ期患者调节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P〈0.05)。化疗后NSCLC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T细胞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化疗前后不同病理分型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28.129±10.900)%较化疗前(24.876±6.631)%升高(P〈0.05)。化疗后CD4+/CD8+(1.506±0.691)较化疗前(1.680±0.704)降低(P〈0.05)。结论肿瘤负荷可显著促进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分化,化疗后肺癌患者Treg细胞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心理学和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不良反应较大的一种治疗方法.多数肿瘤患者对化疗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这种状态会减低化疗耐受性,影响肿瘤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心理学和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不良反应较大的一种治疗方法.多数肿瘤患者对化疗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这种状态会减低化疗耐受性,影响肿瘤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