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由于材料强度的限制,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髌骨骨折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外固定,结合这一特点,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方法:2004-06/2006-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35例,其中横型骨折27例,粉碎型骨折8例.均采用芬兰BIONX公司提供的BIOFIX(百优)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LLA)可吸收螺钉治疗,术后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进行渐进性膝关节活动度训练.以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影像检查综合判断疗效,优为膝关节功能正常,良为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下蹲稍差.结果:35例均完成治疗和康复,术后随访≥ 12个月,平均2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疗效优29例,良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均为伤口周围红肿反应.结论:自身增强聚丙交酯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及适当术后康复可避免二次手术,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后内侧韧带结构(posteromedial complex,PMC)或后外侧韧带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43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异体肌腱于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同期重建增强PMC或PLC损伤.其中24例行ACL和PCL重建+PMC重建,19例行ACL和PCL重建+PLC重建.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3.10±9.65)个月.患者在0°和20°应力测试时稳定性均完全恢复.IKDC评分入院时均为显著异常(D级),术后随访时正常(A级)29例(67%,29/43)、接近正常(B级)11例(26%,11/43)、异常(C级)3例(7%,3/43).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6.7±4.2)分,末次随访时为(89.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3,P<0.01).结论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于关节镜下行ACL和PCL联合重建,同期行关节外韧带结构修复增强,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outcomes of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and repair of the injured posteromedial complex (PMC) or posterolateral complex (PLC) structures of the knee joint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ligaments injuries of knee. Methods From March 2005 to May 2007, 43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igaments injuries of knee underwent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Twenty-fou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combined ACL and PCL with allograft tendons and augmentation of PMC. The other 1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pair the PLC in addition to reconstruction of ACL and PCL. 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and Lysholm knee score were used for fun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48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33.10±9.65 months. The stability recovered when stress was applied to the knee at 0° and 20° of flexion. According to IKD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severely abnormal (graded D) in 43 cases before surgery to normal (graded A) in 29 cases (67%), nearly normal (graded B) 11 cases (26%) and abnormal (graded C) 3 cases (7%) at follow-up. The average Lysholm score of the all cases were 46.7±4.2 and 89.6±2.8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final follow-up, respectively (t=8.563, P<0.01). Conclusion Excellence clinical results and good stability were achieved with arthre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ACL and PCL combined with repair or augmentation of the PMC and PLC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有症状外侧盘状半月板(DLM)的关节镜治疗疗效及其MRI分型。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共连续收治58例成人有症状DLM患者。其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18~67岁,平均(30.3±12.4)岁。左膝关节30例,右膝关节14例,双膝关节14例。对所有有症状DLM的70个膝关节及非盘状半月板的2个膝关节进行了关节镜手术,其中DLM部分切除+成形30个膝关节(42.86%),DLM次全切40个膝关节(57.14%)。根据Lysholm及IKDC主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同时对有症状DLM进行MRI分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3.07±3.6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活动度恢复正常。均未发生伤口或关节感染等并发症。Lysholm、IKDC主观评分分别为(95.69±3.69)分、(94.76±3.76)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所有70个膝关节有症状DLM的MRI分型如下:无移位45个膝关节,前向移位2个膝关节,后向移位11个膝关节,中央移位12个膝关节。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有症状DLM创伤小,疗效显著。成人有症状DLM的MRI分型中无移位型最常见,占64.29%;而前向移位型最少见,仅占0.03%。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应用带轴肘关节外固定支架辅助内固定治疗复杂肘部损伤的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 按损伤类型行简单骨折内固定辅以带轴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及牵引关节 ,术后及时作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自 1 999年 1 2月~ 2 0 0 3年 5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各类复杂肘部损伤 1 5例 ,有 1 4例获得平均 1 7 7个月的随访 ,总优良率为 78 5 %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1 4 7周。有 2例发生支架螺钉周围皮肤伤口渗液 ;1例尺神经感觉功能减退 ,术后 5个月恢复。结论 应用带轴肘关节外固定支架辅助内固定治疗复杂肘部损伤 ,能提高内固定的强度 ,提供肘关节侧方稳定性 ,能使肘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有利于骨折和韧带的愈合 ,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49  
目的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术中将取得的半腱肌肌腱切成等长的两段,然后对折成四股.移植物近端固定在横跨于股骨隧道外口的缝线钢板上,移植物远端固定在覆盖于胫骨隧道外口的钮扣上.术后进行1~2年系统的随访,并按照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指导.定期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大腿肌肉功能、日常活动功能和跑步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所有病例患膝的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2年时,患侧的股四头肌/绳肌峰力矩比超过正常侧的90%.KT-1000检查显示,术后患侧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有所下降,但是术后2年时仍有73.8%的病例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等于或者好于健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7±7.4,术后2年时为98.5±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年时,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组评分为96.44±2.36,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组评分为99.47±0.24.统计学分析显示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时,所有患者均能恢复向前变速跑步能力而无跛行.结论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股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是一种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合并的关节软骨损伤对前十字韧带重建的珠膝关节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锚钉缝线减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髌骨止点的技术及其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3采用锚钉缝线减张缝合法重建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其中17例非固定型髌骨脱位,4例固定型脱位。采用自体肌腱双束重建,髌骨止点用缝线固定并锚钉加强。比较术前及术后1 d、6周、1年于膝关节0°位CT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术前及术后1年Kujala评分。结果本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2例髌骨再脱位,2例屈膝受限,17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髌骨不稳。19例术后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周、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固定型脱位17例术后1年Kujala评分(85.8±3.4)分,较术前(54.1±5.6)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结合锚钉内固定重建的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可吸收棒在(足母)外翻截骨矫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左旋聚乳酸(PLLA)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35例患者,56足接受第l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所有截骨处均临床愈合,无伤口感染。[结论]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可避免二次手术,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影响桡尺远侧关节(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4个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评估影响DRUJ稳定性的因素;前臂中立位,分别向尺骨小头施加20 N拉力,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再先后切断掌侧及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27例经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4~6个月(平均5个月).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和放射学评估.结果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切断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后DRUJ不稳者GW功能评分低.结论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桡尺远侧关节之桡尺掌背侧韧带损伤是造成DRUJ不稳的主要原因,而DRUJ不稳是导致慢性尺腕疼痛、前臂旋转受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加强修复膝关节内侧侧副韧带浅层(sMCL)和后斜韧带(POL)的新技术,分析其对膝关节内侧稳定的作用.方法 2002年8月至2004年2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加强修复损伤的sMCL和POL治疗19例患者,患者均合并交叉韧带损伤且需手术重建,故有时需取健侧腘绳肌腱作为韧带重建结构.结果 19例患者得到49~67个月(平均57个月)随访.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系统(IKDC),所有患者膝关节在O和30°位应力外翻试验时内侧稳定性完全恢复正常.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58.5±4.2)分(37~70分),终末随访时为(92.2±3.6)分(8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膝关节活动受限而接受手法松解.除2例患者主诉健侧膝关节内侧麻木外,所有健侧患肢在取腘绳肌腱后无功能受限.结论 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增强修复损伤的sMCL和PO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4-01/200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 外翻患者35例56足,接受第1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治疗。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3 例,其中2 例发生伤口周围红肿反应,考虑可能为异物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以乙醇纱布湿敷,积极换药2~4周后消退;另1例固定后1周发生可吸收棒突出于患足内侧皮下,予以手术按压回纳后石膏加强固定,未引起截骨处移位及不愈合,可能与术中电钻钻孔时晃动致使骨孔过大, 导致插入的可吸棒松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