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们用阿德福韦酯和/或安络化纤丸治疗HBV DNA阳性的肝硬化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0例HBV DNA阳性肝硬化患者均为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其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同时具备:①HBV DNA>1×104copies/ml;②慢性乙型肝炎病史,且排除血吸虫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原发性肝癌等其他肝病;③经肝胆B超/或CT或MRI检查显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表面不光滑或有肝硬化结节,肝大或缩小,脾脏肿大,门静脉内径正常或增宽;④按Child-Pugh分级法,为A级和B级;⑤肝纤维化4项检查: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CⅣ),4项中有两项明显异常或其中1项指标高于正常2倍以上;⑥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基因型与HBV—DNA水平、HBeAg、肝损程度、抗病毒疗效、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基因片段测序的基因分型法,通过上下游引物经PCR反应体系和操作程序扩增S基因片段,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用3730双向测序技术,将130例HBV—DNA阳性患者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HBV基因分型,得出基因型。结果宝安区HBV基因型只有B型和C型,无其他型和混合型,B型占55.74%,C型占44.26%,无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P〉0.05)。B型与C型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B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c基因型高,C型肝损程度比B型重,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的几率高,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研究病例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C基因型患者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值得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6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轻度 2 8例、中度 17例、重度 5例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3月、6月后采集静脉血作TNF α、IL 6、HBV标志物和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的程度与血清INF α、IL 6水平密切相关 ,肝损害越重其值升高越明显。经苦参素胶囊治疗 3个月后 ,其值下降明显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肝损害较轻者变化不明显 ,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单用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VDNA转阴率较低 ,但肝功能复常率均在 80 %以上。结论 苦参素胶囊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NF α、IL 6水平 ,从而保护肝细胞膜的稳定性 ,有较好的降酶退黄作用 ,但单用苦参素胶囊对HBV标志物的影响则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多位点耐药基因突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临床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分别从血清中提取HBV DNA,进行PCR和DNA直接测序,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判断有无变异及变异模式。结果 30例中有17例发生不同位点变异,变异率为56.67%,另有5例经DNA测序可见碱基突变,但未见明显耐药基因。常见基因变异模式依次为M204I、L180M、A181T、L180M+M204I+V173L、L180M+M204I/V、L180M+M204V+T184I,6种突变模式与ALT、HBV、DNA之间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BV多位点耐药基因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肝患者HBV耐药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腊香  钟鸿剑 《临床荟萃》1999,14(17):796-796
为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和HBVM阴性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有无差异性。本文对101例HBVM阳性结核患者和1139例HBVM阴性结核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肝功能情况作一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本资料主要来源于我市结核病防治所和我院传染科在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收治的结核患者。资料较完整者共1 240人,其中HBVM阳性者101人,HBVM阴性者1139人。 在HBVM阳性组中,男77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7岁,平均年龄35.22岁;其中“大三阳”(在乙肝三系中HBsAG+、HBeAG~+、抗-HBe+、其他均阴性)29例,“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其他均阴性)48例;“二阳者”(HBsAG+、抗-HBe+、抗-HBc+、其他均阴性)2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对5例抗HIV阳性者的感染途径、是否发病、生存状态、合并症及发生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相关情况作临床分析。结果5例均为血液途径感染,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常见,发生机会性感染者中以肺部感染和隐球菌性脑膜炎者多见。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病毒治疗者生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LMV)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倒和对照组58例。观察两组病例肝损发生率,发生时间,损伤程度和完成抗结核疗程时间、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肝损发生率低(11.9%),出现时间晚(90~150)d,肝损程度轻,恢复快(15±3.5)d,完成抗结核治疗时间相对较短(210±15.4)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MV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有明显干预作用,可显著降低结核药物对此类患者的肝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钟红剑  刘腊香  陈文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522-1522,1531
目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结核抗体IgG的临床应用价值的再探讨。方法回顾性调查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结核抗体IgG阳性率,并与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IgG阳性率及健康人群血清阳性率比较。结果 115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结核抗体IgG阳性265例,阳性率22.88%,明显低于有肺部病灶的涂阳和涂阴肺结核患者(P〈0.01)。结论血清结核抗体IgG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意义不大,临床应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 6 0例 ,按 2∶1随机分为治疗组 ( 4 0例 )与对照组 ( 2 0例 ) ,观察入院时 3天内、治疗30天与治疗 6 0天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主要有输入枝与输出枝管径、袢顶径、微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 (Dpv)、脾静脉内径 (Ds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pvx、Vpvm)、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spvx、Vspvm) ,同时计算门静脉和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 (Qpv、Qspv)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 30天、6 0天与对照组相比输入枝管径、微血流速度、Dpv、Vpvx、Vpvm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输出枝管径、Dspv、Vspvx、Qpv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袢顶径、Qspv、Vspvm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降低门脉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肝脏的血流供应 ,同时具有显著的改善肝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