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G)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JNK和Bad(ser128)磷酸化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硝酸甘油组。以大鼠四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为基础,应用焦油紫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检测JNK和Bad(ser128)的磷酸化。结果:硝酸甘油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组JNK、Bad(ser128)的磷酸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明显抑制JNK、Bad(ser128)的磷酸化水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随书光盘的概念、特点,及其整理、著录、排架及网络化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提高随书光盘利用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晶素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和MLK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血晶素处理组及溶剂组。分别采用焦油紫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MLK3表达的情况。结果:血晶素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CA,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减轻,MLK3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血晶素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l区神经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该区MLK3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G)对大鼠缺血性脑缺血再灌注中Akt和Bad(ser136)磷酸化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硝酸甘油组。以大鼠四肢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为基础,应用焦油紫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检测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结果硝酸甘油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组Akt、Bad(ser136)的磷酸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明显提高Akt、Bad(ser136)的磷酸化水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荷载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的乳铁蛋白与聚乙二醇修饰的阳离子壳聚糖(Lf-PEGQMC)纳米粒对缺血性脑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性脑病组、缺血性脑病+HO-1基因组(纯基因组)、缺血性脑病+荷载HO-1基因的Lf-PEG-QMC纳米粒干预组(纳米粒组),每组各6只。缺血性脑病组、纯基因组、纳米粒组采用四动脉阻塞法制备缺血性脑病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而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性脑病组于缺血15 min后松开血管夹进行再灌注;纯基因组缺血15 min后再灌注时由尾静脉注射HO-1基因质粒20μg/kg;纳米粒组缺血15 min后再灌注时由尾静脉注射荷载HO-1基因的Lf-PEGQMC纳米粒(按基因剂量为20μg/kg给药);假手术组不行再灌注操作。再灌注后第5天将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脑组织制作切片,采用HE染色法在倒置显微镜下(×400)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计算神经元存活率。结果假手术组、缺血性脑病组、纯基因组、纳米粒组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100%、11.0%、16.6%、57.6%,缺血性脑病组、纯基因组与纳米粒组神经元存活率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纳米粒组神经元存活率高于缺血性脑病组及纯基因组(P〈0.05),纯基因组与缺血性脑病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f-PEG-QMC纳米粒能有效携带HO-1基因跨越BBB并在脑组织中表达,有助于HO-1发挥对缺血性脑病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于Caprini DVT风险评估量表的早期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ACI)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采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入住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的97例ACI后昏迷患者资料,按建档时间分为两组.常规组47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基于Caprini DVT风险评估量表的早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下肢肿胀、皮下瘀血]、干预前与干预2周后患侧下肢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峰流速)、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PZB的服务质量量表评分].结果 研究组LEDVT、下肢肿胀、皮下瘀血发生率(4.00%、4.00%、6.00%)均较常规组(19.15%、19.15%、23.40%)低(P<0.05);干预2周后,研究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峰流速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量表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 基于Caprini DVT风险评估量表的早期护理模式应用于ACI后昏迷患者,可改善患侧下肢血流动力学,降低LEDVT、下肢肿胀、皮下瘀血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依达拉奉联合黄芪对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黄芪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与黄芪联合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JNK1/2、bad(ser 128)和c-Jun的磷酸化情况。结果各给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脑组织JNK1/2、c-Jun和bad(ser 128)磷酸化降低,其中联合组效果更明显(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黄芪两药联用比单用更能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脑组织JNK1/2、c-Jun、bad(ser 128)的磷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对大粒径酵母β-葡聚糖(SCG)进行超声修饰,修饰后的SCG(C-SCG)呈现分布均匀的单颗粒状,粒径分布带宽明显变窄,平均粒径由原来的56.49μm降低到2.33 μm.由于粒径的变化会给SCG免疫功效带来一定的影响,故对其免疫功效进行了考察:与修饰前的SCG(N-SCG)相比,修饰后的SCG使Con A诱导小鼠淋巴细转化率提高了42.35%;血清CH50提高了28.89%;NK细胞活性提高了78.10%,免疫功效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