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社区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疾病维度、生理维度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社区康复中心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1、3及6个月的改良Barther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与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均分别较护理前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联合免疫肠内营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6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联合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38例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联合免疫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 G、Ig M],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较对照组(78.95%)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较对照组高,而PaCO2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Ig A、Ig G、Ig M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 TFL)在体外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 Toll 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 ng/ml)激活HSC-T6,显微镜下观察HSC-T6和激活的HSC-T6形态变化;CCK8试剂盒( CCK8)法观察 TFL 作用24、48、72 h后活化的HSC-T6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HSC-T6中TLR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显微镜下观察HSC-T6和激活的HSC-T6形态有明显变化;CCK8结果显示TFL可以抑制HSC-T6的增殖( P<0.05),并且随着TFL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HSC-T6增殖明显下降,呈浓度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随着TFL浓度增加,HSC-T6中TLR4表达下降,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TFL阻滞细胞于S期,G0/G1期细胞减少( P<0.05),S期细胞增加(P <0.05),促进细胞的凋亡(P <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TFL可以抑制 HSC-T6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LR4在HSC-T6中的表达,阻滞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新生儿ARDS新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ARDS新生儿分两组,PS组30例予PS气管内注入,非Ps组30例予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选同期在本院爱婴区观察的3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组不做任何干预。动态检测各组用药前、用药后SP—A的含量及TGF-β1的表达,同时详细记录各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非PS组与PS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含量、氧合指数(OI)及肺泡-动脉氧压差PaO2(A-a)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P—A含量均有增加,增加幅度PS组明显高于非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非PS组与PS组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非PS组与PS组血清TGF—β1含量均有降低,降低幅度PS组明显高于非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参与ARDS新生儿肺部炎症的发生,PS中的活性蛋白可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ARDS患儿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 T6(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0.25%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 用含 10%FBS 的 DMEM+5 μg/L TGF-β1 培养液配成单细胞悬液。(1)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将细胞接种于 96 孔培养板中, 设 TGF-β1 组, 对照组 (含 5‰DMSO), TFL80、160、 320、 640、 800 组 (80、 160、 320、 640、 800 mg/L TFL),每组设 3 个复孔。加药 24、 48、 72 h 后, 采用酶标仪测定 490 nm处各孔吸光度 (A) 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 根据半数抑制质量浓度 (IC50) 确定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组及药物作用时间。(2) 采用 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 HSC-T6 细胞核转录因子 (NF) -κB、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将细胞接种于 10 cm 培养皿中, 设 TGF-β1 组,对照组 (含 5‰DMSO), TFL125、 250、 500 组 (125、 250、 500 mg/LTFL),分组培养 48 h 后测定。结果 同一作用时间点, 随着 TFL 浓度的增高, HSC-T6 细胞的 A 值基本逐渐降低,细胞抑制率逐渐上升。TGF-β1 组 NF-κB、 α-SMA mRNA 和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FL125 组与 TGF-β1 组、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 TFL 浓度的增高, HSC-T6 细胞 NF-κB、 α-SMA mRNA 和蛋白表达量基本逐渐降低。结论 TFL 可抑制活化的 HSC-T6 细胞增殖, 其可能通过抑制NF-κB、 α-SMA 的表达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泌体miR-150-5p通过靶向调控p53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9例肝癌(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鉴定,qRT-PCR检测肿瘤组织及外泌体中miR-150-5p和p53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0-5p与p53的互作;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给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分离提取的外泌体处理(ExoNor和ExoHCC),同时给予GW 4869抑制细胞本身分泌外泌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外泌体与受体细胞结合内化进行追踪;同时采用脂质体3000向HCCLM3细胞转染miR-150-5p mimics和miR-150-5p inhibitor; Transwell检测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CCK-8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50-5p和p5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p53蛋白表达。结果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在颅脑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有创监测,观察组给予无创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病死率分别为85.71%、14.29%,对照组存活率、病死率分别为82.86%、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6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8.5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有创监测比较,无创监测也同样能够取得确切的监测效果,且无创监测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等特征,能够代替有创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及提出控制对策。方法对产房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提出改进措施和控制方法。结果制定与落实了产房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方法及对策,使各项监测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产房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区域,强化医护人员对院感的防控意识,加强重点环节监管,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管理以及严格控制产房的人员进出,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