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胰头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3D)可视化技术观察血管的变异情况、胰头癌累及的范围、肿瘤与血管关系、胰周肿大淋巴结情况等,同时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实时手术引导。分析术前规划结果、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肝功能及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 10例胰头癌患者均完成了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15.1±59.5)min,术中出血量325(200,450)ml,手术切缘均达到R0切除标准。10例患者的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CA199均比术前下降(P均< 0.05)。术后发生B级胰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数字化技术适用于胰头癌的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同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122例,观察COPD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同时以单纯COPD患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122例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中,29.41%合并冠心病、22.99%合并肾疾病和糖尿病、21.39%合并肺心病、14.97%合并脑梗死、4.28%合并心绞痛、4.28%合并心肌梗死、9.63%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P<0.05);合并肺心病患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每年急性加重次数显著多余对照组(P<0.05);合并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吸烟支数(>700支/年)、饮酒史、CRP(>50 mg/L)、BNP(>100 ng/L)、高血糖是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论COPD合并高血压易引起其他相关性疾病而加重病情,及早关注其危险因素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① 女Z7岁。四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腹痛、腹泻。体检:T37.5℃,皮肤轻度黄染,右季肋隆起,肝肋下4cm触痛。粪检:硫酸离心漂浮法找到阿米巴包囊。B超:肝大,右叶见15×14cm~2低回声暗区,内见点状沉积物。 CT平扫:肝右叶及部分方叶见15×13cm的低密度灶,CT值18Hu,边缘清楚,部分病灶边缘见蛋壳样钙化。CT诊断肝包虫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因素分析,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21年74例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到的74例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患者,男女比例1.74∶1;患者年龄33~93岁;原患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93.24%),发生时间平均为用药后(42.78±75.98)d,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腹部不适,53例患者无症状;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比例最高为29例(39.19%)、混合型次之为27例(36.49%),胆汁瘀积型最少为18例(24.32%),RUCAM量表评分均在3分以上,14例(18.92%)≥6分;3种临床分型之间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分级中轻度肝损伤63例(85.13%),中度肝损伤9例(12.17%),重度肝损伤2例(2.70%);停药/减量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临床转归结果良好。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阿托伐他汀所致的肝损伤,应加强干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监测,避免严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宿主p53基因多态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rs1042522)与HPV16感染、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s方法进行p53基因多态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分析.结果 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HPV16感染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与HPV16感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924和0.870.结论 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突变与HPV16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该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显像且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卵巢肿瘤病例45例,其中治疗前行PET/CT检查者10例,术后35例,临床随访时间至少6月.确诊依据为组织病理、临床随诊资料.结果(1) PET/CT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6%,特异性为75.0%,诊断准确性为91.1%;(2)10例治疗前的卵巢肿瘤患者PET/CT均发现病灶,经术后病理证实2例为假阳性;(3)35例术后患者中2例(2/35)不规范手术后病例PET/CT发现病灶,33例(33/35)规范手术治疗后病例中6例(6/33)复查PET/CT未见病灶,4例(4/33) CA125及临床尚未见复发转移征象患者PET/CT发现复发转移病灶,且结果经术后病理或临床资料已证实.经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23例复发转移且CA125升高患者,PET/CT结果显示21例有复发转移病灶.结论18F-FDG 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评估,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早期诊断和准确定位中有重要作用,且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结节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多结节NSCLC患者治疗提供分子诊断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间云南省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检测的121例多结节NSCLC患者的253个肺结节肿瘤组织标本,以第二代测序(NGS)技术或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技术检测多结节NSCLC组织中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不同结节间肺癌驱动基因的突变异质性。结果:与非“宣威”NSCLC相比,“宣威”多结节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表现在“宣威”患者具有较低(20%)的EGFR敏感突变(L858R、19-del)及较高(27.26%)的EGFR少见突变(主要为G719/S768I、G719);“宣威”多结节NSCLC患者的KRAS突变率(27.27%)亦显著高于非“宣威”患者突变率(12.59%)(P<0.05)。此外,“宣威”多结节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不一致率高达69.23%,远高于非“宣威”患者驱动基因突变不一致率(55.07%)(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粉在宫颈冷刀锥切(CKC)术中宫颈创面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患者采用CKC治疗,并随机分为术后缝合组(对照组)60例和非缝合采用云南白药粉填塞组(观察组)61例.对照组CKC术后创面电灼后改良Sturmdorf法缝合成形;观察组创面电灼后用云南白药粉4 g喷洒并纱条填塞.至少随访2年.观察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平均阴道排液时间及继发出血、宫颈感染和宫颈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历时、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平均出血时间、平均阴道排液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继发出血5例(8.2%),对照组4例(6.6%);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宫颈感染和宫颈狭窄.结论:CKC术不缝合创面、电灼后云南白药粉喷洒并纱条填塞止血,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再出血的发生率低,不增加术后感染与宫颈管狭窄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检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多点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原位癌(CINⅢ/CIS)并行冷刀宫颈锥切术中宫颈标本快速冰冻病检的13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冰冻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138例患者中,120例(86.96%)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结论一致,18例不符,其中3例冰冻为CIS,石蜡为浸润癌;4例冰冻可疑浸润癌,石蜡2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1例冰冻为慢性炎症,术后发现有CINⅡ;3例冰冻为CINⅡ,石蜡2例为CINⅢ,1例为CIS;1例冰冻为CINⅠ,术后为CINⅢ;另有3例冰冻为CINⅢ,石蜡为CIS,3例冰冻为CIS,石蜡为CINⅢ。结论:术中冰冻对宫颈高度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误差,临床应用需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