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1.
抗凝血灭鼠药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分析抗凝血灭鼠药中毒误诊原因,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 总结中毒病史隐匿的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16例急诊就诊患者I临床表现、诊治过程、首诊医院误诊情况及血药浓度检测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首诊误诊率81%;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首诊误诊率100%;误诊疾病包括泌尿系感染5例,泌尿系结石3例,泌尿系肿瘤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例.结论 病史隐匿的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者误诊率高,误诊原因包括患者否认服药史,临床医生诊断思路局限,出血症状迟发,血药浓度检测阴性.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以Graves病常见,表现为低热、多汗、皮肤温暖潮湿、兴奋性高、容易焦虑紧张、心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食消瘦、肌无力和肌萎缩。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并有甲亢性眼征。发生甲状腺危象的患者常出现高热,心动过速,心率在140~240次/分,可伴有房扑、房颤,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3.
慢性支气管是常见的咳嗽病因,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咳嗽,咳痰伴或不伴喘息,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引起者可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是机体及呼吸道抵  相似文献   
4.
问:我们是一家乡镇卫生院,有一个患者来我院取节育环。手术结束后,我才发现由于患者节育环已经放置10年了,有约1cm长的尾丝脱落,与宫腔发生粘连。因我院技术设备不够,只好建议患者去别的医院做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肺炎最常见症状有发热、顽固性咳嗽、咽痛伴有胸腔积液,另外还有皮疹、溶血性贫血等肺外损害。1例因明显接触感染。所有患者肝功能无损害,亦无电解质异常。发病初期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均<10×109/L。32例诊断肺炎,2例合并肺炎伴胸腔积液。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仍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结论支原体感染易引起肺炎,并可伴有肺外器官的损害。治疗应考虑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呼吸喹诺酮类及新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和并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白细胞及分类计数、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治依据。方法:测定4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常规、血浆中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指标,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Ⅰ期)3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P<0.01),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浓度亦升高(P<0.01)。白细胞记数与内皮素水平呈正相关。住院后72小时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8mg/dL)者,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①炎症反应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②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因子激活,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与病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增加主动脉夹层诊治的正确率.方法:总结文献并且回顾分析55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近几年在我院住院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明显增多,从1993~1999年20例,2000~2003年35例.由于夹层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误诊.本组确诊55例主动脉夹层,首诊误诊率55%.主动脉夹层发生有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主要诱发因素,其次为马凡综合征及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赖于综合超声、CT、MRI.本组病例Ⅰ型夹层21例,Ⅱ型夹层14例,Ⅲ型夹层20例.Ⅰ、Ⅱ型夹层手术治疗为主,Ⅲ型夹层以保守治疗为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抽搐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持续脑电监测的脑电图(EEG)特征.方法 对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例NCSE患者行持续EEG监测检查,观察其EEG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5例均出现发作性意识障碍,其中4例出现烦躁、易怒或躁狂,3例表现出精神运动迟滞和遗忘,2例出现言语自动症和失认,1例出现定向障碍.所有患者的EEG均出现广泛性但一侧明显的异常放电.静脉注射地两泮后,3例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结论 NCSE并非罕见,持续EEG监测能查出本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注意与其他引起意识紊乱的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并寻找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294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KI,将294例患者分为AKI组(194例)及非AKI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致AKI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中脓毒性休克患者AKI的发生率为66.0%(194 / 294)。AKI组患者院内病死率较非AKI组显著升高(70.6% vs. 22.0%,χ2 = 26.327,P < 0.001)。AKI组及非AKI组患者年龄[60(43,73)岁vs. 43(28,67)岁,Z = 2.095,P = 0.036]、平均动脉压[(60 ± 14)mmHg vs.(67 ± 16)mmHg,t = 2.175,P = 0.032]、心率[(124 ± 23)次/ min vs.(112 ± 23)次/ min,t = 2.369,P = 0.020]、氧合指数[(166 ± 113)mmHg vs.(254 ± 150)mmHg,t = 2.820,P = 0.003]、乳酸[(4.6 ± 3.0)mmol / L vs.(2.5 ± 1.9)mmol / L,t = 3.026,P = 0.006]、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13 ± 4)分vs.(8 ± 4)分,t = 4.936,P < 0.001]、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32.5% vs. 8.0%,χ2 = 4.334,P = 0.037)、C反应蛋白[(210 ± 104)mg / L vs.(145 ± 71)mg / L,t = 2.923,P = 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2(41,345)U / L vs. 36(18,65)U / L,Z = 3.794,P < 0.001]、血肌酐[(239 ± 164)μmol / L vs.(71 ± 22)μmol / L,t = 5.729,P < 0.001]、血尿素氮[(26 ± 16)mol / L vs.(10 ± 8)mol / L,t = 5.212,P < 0.001]、肾小球滤过率[(38 ± 29)mL·min-1·1.73 m-2 vs.(101 ± 28)mL·min-1·1.73 m-2,t = 9.944,P < 0.001]、肌钙蛋白I [0.39(0.08,1.60)μg / L vs. 0.05(0.01,0.20)μg / L,Z = 3.437,P = 0.001]、D-二聚体[3 538(1 348,9 310)μg / L vs. 2 333(653,4 169)μg / L,Z = 2.458,P = 0.049]、去甲肾上腺素(66.0% vs. 39.0%,χ2 = 1.309,P = 0.007)、日呋塞米最大使用剂量[40(20,98)mg vs. 10(0,20)mg,Z = 3.992,P < 0.001]、机械通气(59.8% vs. 25.0%,χ2 = 0.145,P = 0.001)、血液净化(12.9% vs. 0%,χ2 = 76.945,P = 0.030)及深静脉置管(67.5% vs. 47.0%,χ2 = 4.400,P = 0.041)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OR = 1.035,95%CI(0.997,1.075),P = 0.032]、乳酸[OR = 1.065,95%CI(0.982,1.102),P = 0.028]、SOFA评分[OR = 1.232,95%CI(1.013,1.455),P = 0.049]、机械通气[OR = 1.942,95%CI(1.461,4.191),P = 0.036]、日呋塞米最大剂量[OR = 1.123,95%CI(0.884,1.793),P = 0.013]是脓毒症致AKI的危险因素。 结论平均动脉压、乳酸、SOFA评分、机械通气及日呋塞米最大剂量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高危患者,从而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0岁,干部、未婚、汉族,主因“发热伴左颈部肿痛13天”于2004年1月29日由急诊收入监护病房。1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颈部疼痛,活动时加剧,次日出现低热(体温不详),于单位理疗2天无明显好转。第3天渐出现左颈部肿胀、咽部不适,自服感冒药(不详),无明显好转,体温升至39~40℃。至某院就诊除外SARS后,给予抗感染、退热治疗,效果不佳,逐渐出现胸闷、喘憋等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