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错构瘤(hamartomas)是指先天性残余组织或正常组织生长在异常部位,表现为局部组织细胞异常的聚集。下丘脑错构瘤(hypothalamic hamartoma)目前认为是附着于下丘脑、灰结节或第三脑室底部的先天性异位的中枢性脑组织,包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1,2]。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外迄今报道284例[3],我国仅有北京天坛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少数医院的数十例病例报道。我科收治1例年龄仅2岁4个月的患儿,经过神经外科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患者,男,2岁4个月,因阴茎异常增大,2005年5月8日入院。患儿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详细了解桥小脑角蛛网膜的分布为认识听神经瘤和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胎儿(28.39周)尸头标本11例22侧,利用手术显微镜和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观察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见桥小脑池蛛网膜明显向内耳道内延续占81.81%(18侧),另18.19%(4侧)的蛛网膜向内延续的同时与内耳道口及神经发生部分的粘连;72.73%(16侧)的内耳道口及其附近存在大量的蛛网膜小梁与面、前庭蜗神经相连。组织切片发现100%(22侧)的内耳道内蛛网膜贴附在内耳道骨质表面延续至内耳道底部;面、前庭蜗神经之间互相独立,只有神经外膜分隔。结论:听神经瘤为蛛网膜内的结构;熟悉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下立体定向颞部锥颅软通道置管并血肿外引流术(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20-35m L)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110例(20-35m L)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被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第二天再出血率(2例3.3%)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15例30%);试验组的血肿消失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试验组(47例78.3%)的肢体肌力偏瘫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28例56.0%),并且头痛(4例6.7%)和精神抑郁(2例3.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28.0%;7例14.0%),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总住院日(12±4)d明显短于对照组(25±7)d(P0.05)。结论在治疗中等量的(20-35m L)基底节脑出血的时候,颅内压监护下的颞部锥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可以减少再出血率,改善患者预后,优于内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带颅内压监测探头引流管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例,血肿量25~60 m L ,均未发生脑疝,无急诊开颅手术指征。患者血肿穿刺点依据血肿位置、形态及血肿量,选单靶点血肿穿刺置管外引流,穿刺点避开重要血管及功能区,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来决定注入尿激酶时机、夹放管时间以及脱水药物使用,术后定期复查CT ,了解血肿清除的情况。【结果】7 d内血肿清除80%以上者18例,无死亡病例,有效率78.26%(18/23)。【结论】带颅内压监测探头引流管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快速地减轻脑出血后脑损伤和清除血肿,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确切的优越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检测不同程度脑外伤患者的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差异,探讨AQP4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7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3组,中度损伤组(GCS 9~12分)33例,重度损伤组(GCS 4~8分)37例,特重度损伤组(GCS 3分)17例,取手术清除的创伤区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别的AQP4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中度脑外伤组中,脑组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在重度、特重度脑外伤组中,脑组织细胞肿胀明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血脑屏障受损严重.②脑组织中细胞膜或细胞浆棕黄色染色为AQP4阳性表达.随损伤程度加重,AQP4表达逐渐增强,在特重度损伤组AQP4表达最强,其次为重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4表达强度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会提示患者预后情况,抑制AQP4的活性有可能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鞘内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并脑池内注射尿激酶治疗,通过观察病情变化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主要症状及体征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5/26)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4,P〈0.05)。结论早期鞘内注射尿激酶并持续外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良好,且术后脑积水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激素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损伤程度采用GCS评分评估),15例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后1、3、7、30d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观察组伤后血清PRL、FSH、LH显著升高(P<0.05),TSH略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RL、FSH、LH水平早期升高明显(72h内尤为明显),后逐渐降低。颅脑损伤越重,PRL、FSH、LH值早期越高。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垂体激素PRL、FSH及LH水平于伤后早期明显升高,TSH稍降低,变化程度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20排CT颅底三维重建与颅底骨折的外科治疗间的关系。方法 60例颅底骨折患者,采用东芝AquilionONE320排螺旋CT机进行颅底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结合影像结果,作为指导外科临床治疗的一种手段。结果颅底CT三维重建能提高颅底骨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并指导临床治疗,6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疗效满意,节约费用。结论颅底骨折患者(无需急诊开颅者),在规范的保守治疗下是相对安全的,能获得满意疗效。通过320排CT颅底三维重建,可提高颅底骨折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积极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能有效判断预后,对外科治疗方案有良好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例下丘脑错构瘤,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44.4个月.2例主要表现性早熟,1例主要表现为痴笑样癫痫,2例表现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MRI表现为脚问池和鞍上池等信号肿物,无强化,最大直径大小为13.9~21.0 mm.5例患儿均采用右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错构瘤.结果 5例下丘脑错构瘤均获全切除,病理证实为下丘脑错构瘤,术后患儿性早熟均停止,复查性激素均下降至儿童期水平;2例癫痫症状消失,1例癫痫症状明显减轻,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小儿下丘脑错构瘤的症状明显,影像特殊,诊断明确;首选为显微手术切除错构瘤,全切后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