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干预炎症性肠病(IBD)动物模型疗效及抗炎作用,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2年11月关于电针干预IBD的动物实验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成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8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能降低IBD动物模型疾病活动指数(DAI)(MD=-1.27,95%CI为-1.40~-1.15,P<0.000 01)、结肠黏膜损伤评分(SMD=-2.39,95%CI为-2.83~-1.95,P<0.000 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BD动物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2.34,95%CI为-2.83~-1.85,P<0.000 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SMD=-2.56,95%CI为-3.78~-1.34,P<0.000 01)及白细胞介素-6(IL-6)(SMD=-2.54,95%CI为-3.37~-1.71,P<0.000 01)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对IBD动物具有改善疾病程度及抗炎作用,但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低,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山柰挥发性主成分的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密新  吴筑平  汪伟  毛丽哈 《中草药》1998,29(7):442-443
山柰KaempferiagalangaL.是一种姜科植物,栽培于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是一种传统中药,用于本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以及牙痛等。此外,在食品中可用作香料。对山柰挥发油进行分析,有利于山柰的开发利用和进行医药机理研究。为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分离出山柰挥发性的主成分,经纯化后进行了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的共同鉴定,得到了4种借图,确认山来挥发性生成分为反式对甲氧基栓皮酸乙酯。l实验仪器FX-gOQ核磁共振波谱仪;Finnigan4510GC-MS联用仪;Perkin-Elmerl6OO红外光谱仪;Shimadzu…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观察正常及疾病状态下,艾灸"足三里"对胃组织代谢产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阳明经穴位与胃之间相对特异性联系的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艾灸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每组14只。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联合乙醇灌胃、饥饱失常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以治疗,正常组+艾灸组和模型组+艾灸组予以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治疗,每次15min,每日1次,共2周。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技术检测胃组织代谢物并用Chenomx NMR Suite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符合CAG病理诊断标准,模型+艾灸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的乳酸、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肌糖升高(P0.05),亮氨酸、甜菜碱、磷酸胆碱、尿嘧啶降低(P0.05);艾灸"足三里"后浓度发生逆转的代谢物有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和模型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正常+艾灸组胃组织中的肌醇升高(P0.05),而3-羟基丁酸、丝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降低(P0.05)。结论:从代谢组学角度证明了胃经穴位与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联系,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等差异性代谢物可能是介导艾灸胃经穴位产生效应的代谢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亦随之改变.除传统教学模式外,高等院校针灸学的课堂教学应当充分挖掘移动设备的教学功能,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为观察对象,针刺同一组腧穴,量化膝关节局部敏化态腧穴温度、压痛阈值,观察穴位敏化与穴位非敏化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156例受试者依据是否符合敏化态腧穴诊断界值,分为穴位敏化组125例、穴位非敏化组3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资料,最终纳入23对匹配患者,即穴位敏化组23例、穴位非敏化组23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每次30 min,隔日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后随访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健康调查12条简表(12-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12)评分情况。结果 (1)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指数、WOMAC评分、SF-12评分在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2)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SF-12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穴位敏化组的WOMAC评分低于穴位非敏化组(P0.01),SF-12评分显著高于穴位非敏化组(P0.01)。(3)随访时,穴位敏化组WOMAC评分依然显著低于穴位非敏化组(P0.01),SF-12评分显著高于穴位非敏化组(P0.01)。结论针刺同一组腧穴,穴位敏化组对KOA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穴位非敏化组,为针灸临床治疗KOA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和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胃黏膜三叶因子家族-1(TFF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促进胃黏膜损伤增殖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之前,艾灸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脾俞和胃俞等穴位行艾灸预处理8d,艾灸非穴组选取非穴对照点进行预处理.以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GF与TGF-α的含量,酶免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EGF、TGF-α、TFF1和PCN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14.667±5.710vs27.250±7.448,24.750±7.300,P<0.01),血清EGF、TGF-α含量升高(2.167±0.756vs1.147±0.983,1.358±0.962,P<0.05;11.170±1.315vs4.585±0.720vs5.118±0.659,P<0.01),胃黏膜EGF、TGF-α和PCNA含量升高(343.560±27.644vs269.610±45.119,279.590±58.890,P<0.05;147.470±17.784vs115.530±24.319,116.620±14.908,P<0.01;191.910±37.262vs154.580±18.910,152.450±20.333,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穴位组胃黏膜TFF1含量明显升高(4.573±0.121vs3.654±0.507,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预处理可减轻束缚水浸应激所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促进胃黏膜损伤组织增殖修复,可能是通过上调胃黏膜损伤增殖修复相关因子(EGF、TGF-α、TFF1和PCNA)而达到其促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