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与癌细胞中MMP-9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 - 9)基因产物表达的情况 ,以探讨MMP - 9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 76例乳腺浸润癌中MMP - 9的表达情况。其中无淋巴结转移 36例 ,有淋巴结转移 4 0例。结果 :MMP - 9在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MMP - 9的阳性表达例多于原发灶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与MMP - 9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检测MMP - 9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ms,HPV)52和58基因型高危型的芯片电泳检测方法。方法选取114例宫颈细胞检测患者,提取宫颈脱落细胞DNA。PCR扩增HPV高危型52和58基因型特异性DNA序列,应用优化的芯片电泳分析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离检测。根据细胞学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组、不典型鳞状细胞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比较各组的HPV52、58基因型感染情况。结果114份标本中,HPV52基因型检出率为8.8%(10/114),HPV58基因型检出率为33.3%(38/1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病变组HPV52基因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58基因型检出率在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芯片电泳法检测快速、成本低,可用于HPV52、58基因型感染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微流控芯片精子分选法对精子常规参数及DNA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微流控芯片精子优选技术对精子常规参数及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微流控芯片,利用芯片处理技术和上游法对40例精液标本进行精子优选,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及染色质扩散试验从精子常规参数及DNA完整性两个方面评价精液体外处理对精子的影响。结果:精液经微流控芯片法和上游法处理后,精子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率以及精子尾部肿胀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精子的DNA损伤率明显降低(P<0.01)。微流控芯片法与上游法相比,优选后前者精子DNA损伤率明显低于后者[(8.4±5.8)%vs(16.4±9.2)%,P<0.01],而其他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精子优选中能获得精子DNA损伤程度小的高质量精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毛细管液滴技术,发展一种集成DNA提取与扩增的乙型肝炎病毒分析方法.方法 利用聚四氟乙烯毛细管的疏水特性,向毛细管中先后引入油相和水相溶液,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油包水液滴.顺序向毛细管中引入含有不同试样的液滴,完成进样、DNA结合、洗涤、洗脱,扩增等过程.微液滴不仅有效解决了样品蒸发和扩散问题,同时在操作中起...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直接PCR方法快速鉴定NDM-1阳性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无需核酸提取预处理的毛细管PCR方法,用于新德里金属酰胺酶(NDM-1)阳性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考察在直接加入细菌培养液条件下,两种改良型DNA聚合酶Terra和MightyAmp DNA聚合酶对NDM-1编码基因的扩增效果。选用其中一种DNA聚合酶进行毛细管PCR,确定其对于NDM-1阳性细菌的检测限。结果当分别向25 μLPCR反应体系加入1、3、5、7μL细菌培养液条件下,两种DNA聚合酶均能有效扩增NDM-1编码基因序列,Terra DNA聚合酶效果较好。采用两步法毛细管PCR扩增NDM-1编码基因,3 μL反应体积条件下,40个循环反应在20 min内完成。结论应用改良型DNA聚合酶可以免去细菌核酸纯化步骤直接进行PCR。免核酸提取扩增结合毛细管PCR方法可以显著缩短核酸分析时间,适合于NDM-1阳性细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够消除电泳分析中迁移时间漂移对于DNA片段长度预测精确性影响的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并联用多重PCR鉴定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方法 在芯片电泳分析中引入上位和下位内标,依据待测DNA片段相对于上位及下位内标的迁移时间比例进行长度预测,建立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的测定方法.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芯片电泳DNA分析中相对迁移时间比例的重现性和DNA片段长度预测精确性.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14例患者的富颈上皮细胞样品,经细胞学检查划分为正常组(n=30)、不典型鳞状细胞组(ASCUS组,n=3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LSIL组,n=30)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鳞状细胞癌组[HSIL和(或)SCC组,n=24].对应活检组织经病理诊断,划分为宫颈高度病变组(n=90)和对照组(n=24).利用多重PCR联合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检测宫颈上皮细胞样本中5种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参考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评价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的方法分析对于宫颈高度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DNA片段长度相关性.使用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能够满足HPV基因分型多重PCR产物的准确鉴定.各个细胞学分类级别对应的5种高危HPV检出率分别为正常组33.3%、ASCUS组60%、LSIL组76.6%、HSIL和(或)SCC组83.3%.HPV感染率随细胞和组织学病变级别增加有上升趋势,与细胞学(x2=19.319,P<0.05)和组织学(x2=7.268,P<0.05)分级具有明显的关联.结论 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简单可靠,可以实现高危HPV基因型快速判定,具有筛查宫颈高度病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振荡流PCR结合了静态PCR与连续流动式PCR的优点,包括表面抑制效应降低、热循环数灵活设定以及便于实现实时和高通量检测。此外,由于使用毛细管作为PCR反应器,可以有效降低分析成本。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和透明性的特点,是理想的振荡流PCR反应载体。本实验搭建了一种毛细管振荡流PCR装置,利用聚四氟乙烯毛细管的疏水特性发展了振荡流液滴PCR方法。通过形成油包水液滴,不仅有效解决了反应中样品蒸发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对液滴运动的精确控制。通过优化液滴运动速度和反应组份可以在9min内完成114bp片段的扩增,其扩增产量与传统台式PCR仪相当。这种毛细管振荡流PCR系统具有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和优势,有望以微全核酸分析系统的形式用于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加工了一种封接有多孔聚碳酸酯薄膜的过滤式微流控芯片用于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方法依据肿瘤细胞与血细胞在粒径和变形能力方面的差别,这种微过滤式芯片可以选择性截留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分析整个过程,包括细胞过滤、固定、标记和计数,均在芯片上完成.使用8μm孔径滤膜,可以选择性截留Hela细胞.以Hela细胞为模型,实验优化了肿瘤细胞的分选条件并考查了分选效果.结果在500μL/min流速下,Hela细胞的回收率可以达到85%,而血细胞残留可以控制在3000个以下.截留细胞使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抗体标记,可以有效辨别肿瘤细胞与血细胞.结论基于过滤式微流控芯片上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方法简单、快速、廉价,有望成为一种实用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筛查苯丙酮尿症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技术,用于PKU基因突变快速筛查.方法 设计并加工一种具有12个微通道的CD式微流控芯片,芯片采用PDMS-玻璃双层结构,分别含有微通道和水凝胶结合探针区.探针区包括R243Q、V245V和空白对照.将PAH外显子7扩增产物加入芯片的进样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杂交微通道区.芯片在离心机中交替旋转或暂停从而进行杂交反应.杂交后将芯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分析荧光信号.评价该方法检测特异性、检测限及重复性.对30例疑似PKU孕妇DNA标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测序比较.结果 利用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只需1.5μl样品,杂交时间为15 min,杂交检测限为0.7 ng/μl.对于PKU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挑选不同批次的5张芯片及每张芯片内5个微通道重复检测同一V245V突变PKU患者DNA标本,结果均为阳性,说明重复性较好.对30例疑似PKU孕妇标本进行检测,筛查出4例携带V245V突变,1例携带R243Q突变.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检测PKU基因突变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高灵敏,可以用于PKU产前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上模拟精子与宫颈粘液相互作用过程,发展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精子优选方法。方法按功能构建微流控芯片,使精子在灌注有宫颈粘液的通道中运行。同时在芯片上集成在线精子检测池,对精子的各项参数进行在线测定。用微流控芯片法和常规上游法对照分析35例标本并比较分选效果。结果芯片法和上游法分选都可以显著改善精子的质量(P<0.01)。实验对两种方法分选后精子的各项参数进行了比较。与上游法相比,芯片法分选精子在精子活力(93.41±6.02%vs70.66±10.81%)、正常形态百分率为(22.28±7.42%vs15.05±6.57%)、平均轨迹速度(41.81±15.87μm/svs34.58±6.15μm/s)、前向性比例(85.02±12.18%vs70.85± 9.03%)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种方法分选获得的精子在直线运动速度(35.08±16.32μm/svs23.18±5.75μm/s)比较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精子的自然优选。这种基于芯片的精子分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精子质量。与传统上游法相比,芯片法精子分选在多项参数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