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析各个骨科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和现状,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于2016年7-12月期间骨科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采用问卷和随即抽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与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骨科病区各个科室医生手卫生执行率较低,但各个科室无统计学差异,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71.05%,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为5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手卫生的五个时机中统计学差异显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后和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高(78.18%、64.60%),其他时机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仅为42.70%。结论骨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尤其医生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但各个科室无统计学差异;另外在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应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后副损伤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纳入标准、手术标准筛选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时进行腰椎稳定性评价,并按术后复查时是否接受逐层阻滞,将患者分为阻滞组与非阻滞组。通过术前1天、术后1周、1.5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腰痛及下肢VAS及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68例,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腰3/4节段3例,腰4/5节段41例,腰5/骶1节段24例。其中阻滞组43例,非阻滞组25例。术后1个月68例患者无腰椎不稳表现;阻滞组阻滞有效部位集中于椎小关节、纤维环,全部68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后,椎小关节囊、纤维环的损伤是引发腰臀部疼痛的参与因素, 但疼痛程度不影响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外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承德市手外伤的构成和分布特征,更好的指导公共卫生工作。方法对于本地区内2014-2017年度收入急诊手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人员按照提前制定的表格,提取病例中的数据,调查和收集手外伤患者的有关资料后填写调查表格,由专人录入数据。结果 3年期间,该医院共收治急诊手外伤患者1980例,发生手外伤患者的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年龄段为18~44岁(78.1%),男女性别比为3.6:1,主要受伤季节为4-10月,另本地区高发时间存在12月份左右,其他月份为低发月份,患者主要为进行工农业时损伤,以工人为主(占46.3%),其次是农民(31.3%)。手外伤的发生以工农业伤为主,手外伤发生原因以切割、挤压伤为主,致伤物以机器为主。结论本地区手外伤发病率仍较高,受伤病因和种类较工业发达地区稍不同,工业和农业伤的病人较多,因此在不同时间段应对不同人群加强教育和指导,同时做好工业和农牧业的安全教育,减少手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人甲床来源的脱细胞支架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指甲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2年至2023年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进行截指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废弃甲床组织,制备成脱细胞甲床支架,使用试剂盒检测参照组(未脱细胞组)与脱细胞组(脱细胞甲床支架组)中总胶原蛋白含量、残留DNA含量;将脱细胞甲床支架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进行共培养14 d。比较对照组(hMSCs组)与共培养组(脱细胞甲床支架+hMSCs组)体外细胞分化能力及指甲干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5,角蛋白17,G蛋白偶联受体6(Lgr6)以及β-联蛋白(β-catenin)蛋白]含量。结果 脱细胞组总胶原蛋白含量为(189.62±45.45)μg/mg,低于参照组[(196.02±41.93)μg/mg],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细胞组中DNA含量为(0.41±0.15)μg/mg,明显低于参照组[(0.87±0.13)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4 d后,共培养组吸光度值为1.09±0.07,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1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1/2)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前体成骨细胞MC3T3-E1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U0126组,对照组不给予LPS处理,LPS组给予10 mmol/L LPS处理,LPS+U0126组给予10 mmol/L LPS和25μmol/L ERK1/2激酶抑制剂U0126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采用硝基苯磷酸二钠基质动力学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BGP)活性,采用Hoche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测定活化型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型(C-Caspase 3)、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U0126组MC3T3-E1细胞活性、ALP和BGP活性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Caspase 3、Bax、p-ERK1/2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LPS+U0126组MC3T3-E1细胞活性、ALP和BGP活性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C-Caspase 3、Bax、p-ERK1/2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细胞核正常;LPS组细胞凋亡形态数量明显增多;LPS+U0126组凋亡形态细胞数量较LPS组减少。结论:LPS可通过抑制MAPK/ERK1/2信号通路抑制成骨细胞活性,诱导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基于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后发生再骨折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发生再骨折的19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例;年龄15~66(37.7±13.0)岁。再骨折致伤原因:摔伤4例,砸伤1例,撞伤1例,无明显外伤史13例。再骨折发生的时间:2例外固定架尚未拆除时,发生同侧股骨远端骨折;其余17例最短1 d,最长30个月。再骨折部位:再生区8例,对接点9例,同侧股骨干2例。按笔者新提出的改良Simpson分型进行再骨折分类,再骨折治疗方法包括石膏托固定、牵引或外固定架固定。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标准进行骨愈合与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17(12.3±3.2)个月。按改良Simpson分型:Ⅰa型3例,Ⅰb型1例,Ⅰc型3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Ⅴ型2例。所有再骨折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保守治疗6例,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5、3、2、2、2个月,其中1例发生成角约20°的畸形愈合。手术治疗13例,骨折愈合时间为2~6(4.4±1.4)个月。按ASAMI评分标准:骨愈合均为优。功能结果优6例,良13例,其主要原因为踝关节或膝关节僵直。结论:新的改良Simpson分型与骨搬移后再骨折的临床实际类型更为贴切,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外固定架治疗再骨折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与受伤机制、受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三者之间关系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2011-2016年手外伤术后感染病例,其中男181例,女58例,年龄4~77岁,平均年龄(42.96±12.60)岁,对受伤机制、受伤程度、感染细菌种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9例术后感染病人中,重度和严重的绞轧、撕脱伤占比21.8%,挤压、砸伤占比23.4%;不同分级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不同,Ⅰ级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8.3%,Ⅱ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比为36.7%和40.8%,Ⅲ级及Ⅳ级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分别占比为65.8%和71.9%,各级之间感染细菌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离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为20.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4.7%,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随着损伤程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程度较轻的病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程度较重的病人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抗生素,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