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调查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40例,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每组又分三亚组.E组(椎管内麻醉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组(全麻组)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麻醉.G组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 mmHg.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变化维持在基础值的±25%之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以上.记录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记录患者麻醉前,术后3 h、6 h、1 d、3 d的Bp、HR、SPO2及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全麻组MMSE评分在术后3 h、6 h、1 d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两组的各亚组MMSE评分在术后3 h、6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3 h、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各亚组在术后1 d、3 d时与麻醉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3 h、6 h各有13例(占33%)和7例(占18%)发生术后认知障碍,椎管内麻醉组各有2例(占5%)和1例(占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椎管内麻醉者明显,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者.术后认知功能在术后1 d~3 d基本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人5~8岁小儿异丙酚药代学参数的准确性.方法:18例择期手术患儿,年龄5~8岁,应用Standpump软件内嵌连庆泉等人报道的相应年龄组国人小儿异丙酚药代学参数,建立靶控输注(TcI)系统,恒定血浆靶控浓度为3μg·ml-1.变速输注持续1 h,间断采集桡动脉血持续1.5 h.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计算系统的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不含靶控开始5 min内实测血药浓度的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l)、执行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分散度(Divergence)和摆动度(wobble).结果:靶控开始5 min内系统产生明显超射,后渐接近靶浓度,至60 min时已无区别,停止TCI后,实测浓度比靶浓度低.TCI期间的系统执行偏离度(MDPE)为27.33%,去除靶控开始5 min内的试验数据,其执行误差的中位数(MPPEl)为13.83%,精确度(MDAPE)为27.33%,分散度(divergence)为-0.91%·h-1,摆动度(wobble)为23.66%.停止输注后系统的偏离度为-16.05%,精确度为16.60%,分散度为0.18%·h-1,摆动度为8.53%.结论:该国人小儿异丙酚药代学参数(5~8岁)的准确性较好,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3.
小儿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及其靶控输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靶控输注(TCI)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扩大,人们对小儿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及其TCI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本文综述了小儿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一些特点及其与成人方面的异同、小儿异丙酚TCI的新进展及其目前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P)联合低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 1年5月浙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确诊为气管异物的急诊患儿90例,年龄9 ~36个月,体质量8~17 kg,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为TCI-P联合低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B组为TCI-P复合氯胺酮诱导;C组为TCI-P复合芬太尼诱导;3组患儿术中均采用单纯TCI-P维持麻醉,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和患儿在手术室滞留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 在硬支气管镜置入过程3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呛咳,其中发生重度屏气、呛咳需加深麻醉的病例A组为1例、B组7例、C组5例,A组明显优于B组(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儿置镜时丙泊酚靶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1),且术中最低SpO2明显低于A组(P<0.01),术中SpO2 <95%例数亦明显多于A组(P<0.01).B组术毕喉鸣或舌后坠致呼吸困难发生数明显多于A组与C组(P<0.05),且患儿术毕在手术室滞留时间、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与C组(P<0.01).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低浓度七氟烷吸人麻醉是一种可控性强、安全、实用的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新型小儿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可行性,并与国外小儿Marsh系统比较.方法 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级、3~5岁、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小儿,数字随机法分为L组(内嵌我国新型小儿丙泊酚药代学模型)和M组(国外小儿Marsh模型),每组45例.所有患儿术前不用镇静药,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两组分别以我国、国外两种药代模型行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初始目标血浆浓度为6 μg/ml,同时复合局部神经阻滞后开始手术.如切皮时发生明显体动则将血浆浓度上调1μg/ml,直至体动消失,最高至8 μg/ml,如仍有体动则停靶控输注改为吸入麻醉.监测诱导前(T_0)、麻醉诱导毕(T_1)、切皮时(T_2)、切皮后3 min(T_3)、5 min(T_4)和术毕时(T_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和BIS值.记录丙泊酚各目标血浆靶控浓度以及吸人麻醉下完成手术的例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L组在靶控输注下及血浆浓度为6 μg/ml时可完成的手术例数多于M组(P<0.01).T_1~T_4时点HR、SBP、DBP、RR和BIS值组内比较,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_2~T_4时点上述指标均小于M组(P<0.05或0.01).L组术中并发症少于M组(P<0.05).结论 小儿短小手术同样应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6 μg/ml时,我国内嵌新型小儿丙泊酚药代系统较Marsh系统能较好地抑制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较少,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6.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噻吩基衍生物,在阿片类制剂中镇痛效果最强,脂溶性强,与斗阿片受体亲和力是芬太尼的7.7倍,临床效价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时间为芬太尼的2倍,并具有起效快、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无组胺释放等特点,在国外已逐渐取代芬太尼应用于麻醉及镇痛。本研究通过舒芬太尼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评价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镇痛总体满意度、镇静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维持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进行心导管术的1~11岁儿童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组(DS组)41例和七氟烷组(S组)43例。所有患儿均于入室后,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1。DS组静脉泵持续10 min输入复合量的右美托咪啶1μg·kg-1,术中再予维持量2μg·kg-1·h-1,S组用0.9%氯化钠代替。2组术中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通过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使BIS值维持在55~65之间。记录2组患儿入室时(T0)、喉罩置入即刻(T1)、喉罩置入后20 min(T2)、喉罩拔除即刻(T3)各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BIS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镇静药使用情况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T1~T3各时点的DS组心率明显低于S组(P<0.01)。T2、T3时点,DS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明显低于S组(P<0.01)。DS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1)。初醒时点,DS组镇静躁动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1)。术后,DS组躁动需加镇静药例数(12例)明显少于S组(3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优化小儿心导管术的麻醉维持和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脊柱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脊柱手术老年患者90例,ASAⅠ~Ⅲ级,年龄66 ~ 88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术后均行PCIA,A组:舒芬太尼1 μg/kg;B组:舒芬太尼1.5 μg/kg;C组:舒芬太尼2 μg/kg.3组均加入恩丹西酮8 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PCIA持续剂量2.0 mL/h,追加剂量1.0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2、6、12、24、48 h双盲对照观察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满意度评分和药物消耗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各时点镇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平均值都小于3分,均小于A组(P < 0.05),两组镇痛效果好,患者镇痛满意度高,A组镇痛效果较差.C组镇静深度不理想,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各时段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5 μg/kg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脊柱患者手术PCI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为理想的镇痛剂量.  相似文献   
9.
小儿麻醉教学存在诸多困难,且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相对欠佳.可视化技术是新颖且具有诸多优势的临床技术,将其引入临床教学,可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小儿麻醉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女性患者成功置入喉罩时所需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全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择期行妇科宫腔镜诊治术患者48例,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P组)。麻醉诱导前2组分别恒速静脉泵注试验药物10 min,D组试验药物为右美托咪定0.5 μg/kg,P组则为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之后通过效应室靶控输注药物,首先输注丙泊酚,3 min后给予瑞芬太尼,2组瑞芬太尼均给予2 μg/ml的初始靶浓度。记录置入喉罩是否出现反应,根据Dixon序贯法原则决定下一病例的瑞芬太尼靶浓度(采用等比数据,等比比值1:0.85),由此计算瑞芬太尼EC50值。记录输注试验药物前(T0)、试验药物输注完毕后3 min(T1)、瑞芬太尼TCI达靶浓度后喉罩置入前(T2)、成功置入喉罩后1 min(T3)、成功置入喉罩后5 min(T4)的呼吸循环参数。 结果 成功置入喉罩时,P组和D组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EC50分别为2.74 μg/ml(95%CI:2.30~3.36 μg/ml)和1.13 μg/ml(95%CI:0.91~1.38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P组较D组血压显著下降(T2,P<0.001;T4,P=0.002);在应用右美托咪定后T1、T3、T4时点D组心率明显低于P组(P<0.001)。置入喉罩前后,D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置入前:36.36% vs. 76.92%,P=0.003;置入后:16.67% vs. 66.67%,P=0.018)。 结论 给予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成功置入喉罩时的EC50值,对于全身麻醉应用喉罩后成功保留自主呼吸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